近日,龍泉市創新推出的黑木耳價格指數保險完成首單理賠,37戶參保菌農共獲賠115.7萬元。
龍泉,這片被譽為“中國黑木耳之鄉”的沃土,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更孕育出了品質卓越的黑木耳。作為全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縣之一,龍泉黑木耳成功注冊了證明商標,并榮獲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成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中的佼佼者。此外,龍泉黑木耳還被評為浙江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其栽培量超過1億棒,產量產值在全省范圍內均名列前茅。
這一成績的取得,不僅彰顯了龍泉黑木耳產業的蓬勃生機,也讓人不禁思考:龍泉市究竟是如何將小小的黑木耳發展成如此龐大的產業的?
得天獨厚的條件背后,政府如何助力農戶?
為何龍泉黑木耳產業能夠蓬勃發展?首先,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黑木耳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環境。但更重要的是,龍泉市政府的精心培育與引導。
近年來,龍泉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從財政補貼、技術支持到市場開拓,全方位為黑木耳產業保駕護航。
當地政府在與太平洋保險公司合作中,創新性地推出了黑木耳價格指數保險,為農戶提供了實實在在的風險保障。這一舉措如同給農戶吃了一顆“定心丸”。
“今年黑木耳價格比上年稍低,但黑木耳價格指數保險幫我們兜底,讓我們感到很安心。”八都鎮宗平家庭農場黑木耳種植基地負責人吳宗平就深有感觸地說。
去年,全省首單黑木耳價格指數保險在龍泉落地,這背后是龍泉市供銷社牽頭,聯合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發改局和種植大戶共同努力的結果。他們約定價格為39.5元/斤,保費分擔機制也極為合理,市級財政承擔20%,縣級財政提供60%的補助,農戶只需出剩余的20%即每畝160元。這一保險試點共承保了1000畝黑木耳種植基地,保額高達1000萬元,充分顯示了政府對農戶的大力支持。
不僅如此,當地政府還通過財政補貼、技術支持等方式,鼓勵農戶采用科學種植技術,提升黑木耳的品質和產量。以龍南鄉蛟垟村為例,這里海拔1100米,溫差大,黑木耳種植通過海拔溫差得以提前采摘。在政府的引導下,龍南鄉強村公司聯合當地農戶種下了9萬棒黑木耳。現近萬斤黑木耳已經售出,為農戶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當地政府的每一步都精準地踏在了農戶的需求點上,既提供了風險保障,又促進了科學種植,為龍泉黑木耳產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據了解,2024年龍泉市黑木耳種植增量達到2200萬棒,同比增長16.2%,這背后離不開政府的強力推動和農戶的辛勤耕耘。
政府的這些舉措是否真正惠及了廣大農戶?從龍泉市黑木耳產業的蓬勃發展和農戶們的實際收益來看,答案無疑是肯定的。2024年,龍泉黑木耳區域品牌價值22.28億元、位列全國耳類榜第十、全省第一,帶動產業上下游7萬余人就業。
如何實現從種植到銷售的全方位發展?
為何龍泉黑木耳能夠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這得益于市場拓展和產業鏈的延伸。
龍泉市積極利用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新型銷售方式,將黑木耳推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
在產業鏈延伸方面,龍泉市依托黑木耳產業,發展了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等新興產業。游客們在品嘗黑木耳美食的同時,還能感受到當地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風光,進一步促進了黑木耳產業的發展。以竹垟畬族鄉為例,這里不僅種植黑木耳,還依托豐富的水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文化,打造了親水互動項目和畬族風情旅游。據統計,2024年竹垟畬族鄉接待游客量達到了15萬人次,其中黑木耳相關旅游產品的銷售額達50萬元,占比超過五成。此外,龍泉市還積極推動黑木耳產品的深加工,開發出了一系列以黑木耳為原料的健康食品,如黑木耳超細粉等,進一步拓寬了產品的銷售渠道和市場空間。
那么,這種全方位的發展模式是否真正為農戶帶來了實惠?答案是肯定的。市場的拓展和產業鏈的延伸,不僅提高了黑木耳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也為農戶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
如何持續創新,帶動農戶增收?
譚主認為,為何龍泉黑木耳產業能夠持續創新?這得益于政府與企業的緊密合作以及農戶的積極參與。
近日,在錦溪鎮“黑木耳共富基地”里,50多位村民有說有笑,正忙著采摘、晾曬新一茬的黑木耳。放眼整個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黑木耳肥厚光亮,長勢喜人。
長期以來,錦溪鎮群眾盼望著在家門口增收致富,然而因無產業支撐,致使大伙增收無門。為了找到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錦溪鎮黨委、政府多次深入調研,分析當地資源優勢,邀請農業專家現場指導,最終將黑木耳產業選定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收入都穩定了。”錦溪鎮的農戶劉海梅原本在家務農,自從錦溪鎮建設了黑木耳共富示范基地后,她不僅通過土地流轉獲得了租金收入,還在基地打工,一年下來能掙到1萬多元。據統計,錦溪鎮黑木耳共富示范基地為70多名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帶動村民增收達80多萬元。
八都鎮宗平家庭農場曾是傳統的黑木耳種植基地。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宗平家庭農場大膽嘗試現代化種植技術,引進了設施化稻耳輪作等種植技術。通過科學種植和管理,宗平家庭農場的黑木耳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顯著提升。據統計,2024年宗平家庭農場的黑木耳畝產值由3.6萬提升至4.8萬,總銷售額達數百萬元。
除了農戶的成功案例外,龍泉市還在黑木耳產業的創新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突破。例如,龍泉市菇源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與浙江理工大學農業裝備研究所合作,成功研發出了黑木耳全程機械化生產設備。這些設備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黑木耳的生產效率和質量。
“面對未來,龍泉將繼續秉持創新發展的理念,推動黑木耳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農戶帶來更多的增收機會,為共同富裕新征程貢獻更多力量。”龍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譚主認為,龍泉通過立足區域實際、結合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統籌發力,將“小木耳”發展成了“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