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3000平方米的全能回復疊式出菇車間,記者看到一層層地排放著6400個菌棒,從菌棒上生長了50天的杏鮑菇大約有一人手長,再過10天就可以收獲了。而車間里并沒有看到操作工人,公司董事長陳啟永介紹,一個熟練工人可以控制幾個出菇車間,他們掌握一定的技術要領,憑經驗完全可以輕松地掌控著車間內的任何“蛛絲馬跡”。
2007年以來,公司建成了自動控溫、調節(jié)干濕度、增補氧氣、二氧化碳自動排放、自動補光的全能回復疊式出菇車間12000平方米;恒溫發(fā)菌車間和智能化出菇車間3000平方米;菌種、菌棒生產車間1000平方米;原料貯存庫、原料發(fā)酵場、配套實驗室、菌種貯藏庫、包裝車間、產品保鮮庫等500平方米。日產鮮杏鮑菇6噸,鮮金針菇2噸,產品銷往天津、北京、沈陽、上海、香港等地,部分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產品銷售價格每公斤12元,利潤率在30%至35%,相當于1300畝傳統(tǒng)種植技術生產用地的產值,形成了高效集約利用土地的產業(yè)鏈。
公司與天津農學院、中國農科院食用菌菌種保藏中心開展全方位的合作,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加強其他珍稀菌栽培技術貯備。探索出菇后的廢菌棒的循環(huán)利用技術,利用生產后菌棒培養(yǎng)基大量未轉化的剩余營養(yǎng),再次用于生產草菇、雞腿菇、平菇等草腐菌的培養(yǎng)料,還可制成生物有機肥。開發(fā)新品種,在雙街鎮(zhèn)萬畝都市型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區(qū)內建設年產3500噸的工廠化蟹味菇生產基地,從日本引進成套的工廠化流水線專業(yè)設備、菌種、技術,共同開發(fā),共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