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愛草菇的消費者們都知道,這種脆嫩、鮮美的食用菌是夏天的產物。可自今年春節以來,福建省泰寧縣朱口鎮草菇生產基地的草菇已經采摘過兩茬了。
喜熱、喜濕的草菇不畏春寒,奧秘就藏在智慧菇棚內。走進基地菇棚的瞬間,記者感覺熱氣和水汽撲面而來。
“智能溫控系統能維持30攝氏度左右的恒溫和約90%的恒濕,營造了草菇生長所需環境。”基地負責人楊龍金說,智能溫控技術讓草菇得以全年生產。整齊排列的菇架上,圓圓的草菇長勢喜人,正等待今春的第三茬采收。
楊龍金是鎮里有名的“新農人”。從福建農林大學畢業后,他帶著食用菌種植技術返鄉創業,并借鄉村振興政策的春風,2020年在鎮里籌備起草菇生產基地。
泰寧地處山區,人們常以“九山半水半分田”形容當地的地理環境,土地面積有限,看天吃飯的傳統種植模式生產效率較低。為此,楊龍金聯合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科研團隊,共同研發了工廠化栽培技術。他更創新研發出“雙面出菇技術”,使培養基的上下兩面可同時長出草菇,再增產量約30%。
今年春節前夕,基地的96個智慧菇棚全部建成,正式全面投產。“每個菇棚1個周期能生產1500斤到2000斤草菇,1年能栽培14個周期。”楊龍金粗略一算,今年草菇產量預計能突破200萬斤。
草菇嬌嫩,在正常條件下只能保存兩天,采摘當天就要馬不停蹄地裝車運往贛、粵等周邊省份,以便在第二天清晨上市銷售。
產量高了,如何讓更遠地區的食客也能嘗到鮮?
楊龍金在基地旁引進一條“清水菇”生產線,讓鮮菇采摘后經高溫、高壓滅菌,直接與清水一同密封包裝,可將保質期大大延長。他又與電商團隊合作,做起草菇直播帶貨。
“今年起,鎮里的草菇遠銷全國多地。聽說日韓、歐美等地區的市場不錯,下一步準備把我們的‘清水菇’賣到海外去!”楊龍金說。
楊龍金的老家就在離基地不遠的音山村,去年以來,他利用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辦起菌種廠,帶領村里13戶鄉親發展起“庭院經濟”,專為基地生產草菇菌種。“村里老人居多,閑時來幫忙干活,既能領工資,年底還能拿廠里的分紅,大家的勁頭都很足。”
“在未滿負荷生產的情況下,2024年草菇生產基地產值突破了1500萬元。”朱口鎮副鎮長李冰介紹,基地投產以來,吸納了來自周邊8個村的5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全年穩定就業,人均年收入因此增加5萬多元。
走在村道上,楊龍金興奮地告訴記者說:“我們村與周邊幾個村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草菇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