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位于江蘇省如東縣豐利鎮包場村的南通億潤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近年來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發展葡萄、草菇等特色種植產業,為村民增收開辟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在南通億潤農業草菇種植棚內,一朵朵草菇圓潤飽滿、長勢喜人。這些草菇可謂是“明星產品”,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在餐桌上還有“素中之葷”的美稱。負責人耿建兵告訴記者,他之所以選擇種植草菇,一方面是因為草菇種植周期短、見效快,另一方面,草菇種植后的廢料在出菇結束后,可直接留在棚內,用作底肥,再種植蔬菜時不用任何肥料,也可實現高產,真正實現了農業高效生態循環。
“草菇種完后,底料我們會進行二次利用,進行種植蘑菇,等蘑菇種完后,再將廢料進行回田,用來葡萄地的土質改良,形成生態循環。”耿建兵介紹,草菇種植周期前后只有25天,除了做成菜肴,還可做成醬油、罐頭,遠銷荷蘭、美國、日本等國家,深受市場喜愛與信賴,今年他還試種了竹蓀等其他菌類產品。“今年試種了兩個庫的竹蓀,1個庫1平方的產量基本上要達到12斤到15斤,產量比較高,但種植周期比較長。”
挑、揀、裝筐,耿建兵的葡萄園內一片忙碌景象,幾名采摘人員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果品篩選,準備運往江浙滬等地的市場。據了解,2019年耿建兵在包場村共流轉土地157畝,其中65畝種葡萄,60畝種梨樹,20畝種草菇,其余土地種植西蘭花、甘藍等蔬菜,他的這種“蔬果+菌類”的高效種養模式,不僅改良了土地,也讓他實現了一地多創收。“我們園里的葡萄,種植土質和原來有所區別,這幾年增加了很多有機肥,土地改良后,今年的葡萄果粒變大了,產量也高了。”耿建兵看著滿園碩果開心地說,今年種植的陽光玫瑰葡萄是豐產年,每畝產量可達5000斤,每珠果粒能達15克到25克,甜度也能達到市場需求的18克甜度,行情十分可觀。
產業興則鄉村興。南通億潤農業的葡萄、草菇等特色種植產業,既是包場村推進農村產業振興的具體實踐,也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為此,包場村“兩委”積極與種植戶、村民及電商平臺加強溝通聯系,主動幫助種植戶解決土地流轉費用問題,村民就業難等問題,拓寬銷售渠道,助力特色產業發展,努力讓包場村民過上比葡萄還“甜”的生活。“種植戶土地流轉費用從原來的每畝1100元調整為每畝850元,同時聯系附近30多位村民進入億潤就業。同時,通過抖音直播帶貨以及尋求北京的電商進行合作,打開市場,之后我們也帶領種植戶去周邊的先進農場進行觀摩學習,助力包場村鄉村振興。”包場村黨總支書記何長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