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承包了6個大棚種植菌菇,每個棚種植菌棒10000個左右,每個菌棒政府補助1.5元,一個棚純收入達到3萬元。”初秋時節,武威市天祝縣松山鎮德吉新村的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一座菌棚內,豐收的菌菇讓種植戶陳蓮笑得合不攏嘴,“目前,我經營著11個菌棚,在政府貸款、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下,不僅收入比外出打工時提高了不少,同時還可以在家里照顧老人和孩子。”
2040—4874米的海拔、以祁連山冰雪融水為水源……天祝縣憑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成為香菇、平菇等中低溫型食用菌生長的理想之地。
近年來,天祝縣充分發揮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加大食用菌產業發展力度,按照“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采取“農戶自營”“企業經營”“集體聯營”等多種經營方式,推動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食用菌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不僅提升了食用菌的產量和品質,也帶動了當地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天祝縣現有食用菌棚6684座,2023年袋栽食用菌8000萬袋,袋均產值9元,總產值7億元,扣除成本7元/袋,種植區人均增收6250元。如今,包括陳蓮在內,越來越多的群眾返回家鄉,投身到菌菇產業的發展浪潮中。天祝縣將利用2—3年時間,新建食用菌大棚1萬座,種植規模達到1億袋,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
據了解,天祝縣依托區位優勢,把海拔高、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的環境限制轉化為發展寒旱農業的獨特優勢,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著力培育壯大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麥和中(藏)藥材、牛羊養殖等特色產業,培育農業龍頭企業40家、合作社961家、家庭農場3578家,深入推行“訂單+保單”的“兩單”農業發展模式,農業保險品種達到22個,實現了縣有產業體系、鄉有特色產業、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的發展目標。2023年,天祝縣實現一產增加值18.99億元,同比增長6.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19元,同比增長8.5%。
2024年以來,天祝縣持續大力推廣“牧區繁育、農區育肥、農牧互補”模式,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著力打造4個十億級產業集群,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種植高原夏菜17.2萬畝、藜麥6萬畝、中(藏)藥材6萬畝、飼草30萬畝、食用菌9000萬袋;畜禽飼養量達到380.25萬頭只,力爭一產增加值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
“我們的日子肯定越來越紅火!”陳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