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7月4日,由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學會、中國菌物學會共同主辦,由浙江省常山縣農業農村局、易菇網承辦的國際食用菌育種與產業促進研討會在浙江省常山縣東方廣場大酒店盛大開幕。來自國內外食用菌育種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近200人出席本次活動。本次會議旨在討論食用菌育種研究與產業發展相關的問題,促進我國食用菌育種技術和產業提升。
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學會主席、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譚琦,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貴州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劉作易,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毛建衛,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處長李榮德,福建農林大學教授謝寶貴,常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黃曉彬,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食用菌首席專家陳青,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教授XU JIANPING,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Timothy Y.James,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Ursula Kües出席會議并在會場前排就坐。
開幕式上,常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黃曉彬致歡迎辭。他在發言中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常山縣發展的歷史以及產業特色,并提到常山縣歷來重視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是“中國食用菌之鄉”,猴頭菇作為“常山三寶”之一,“常山猴頭菇”享譽全國,本次會議在常山舉行,將大大促進常山縣食藥用菌實現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學會主席、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譚琦發表致辭。她從市場結構、受眾消費模式、產業模式等方面簡單介紹了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潛力,譚琦在發言中提到,中國食用菌消費結構正在經歷更新換代,從粗放的小農經濟向機械化,精細化轉換,科技支撐、資本支持為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增添了動力。然而,我國食用菌發展也尤其不足之處,呈現出大產業小學科的現狀,食用菌育種研究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相信此次會議是食用菌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次重要會議,無疑將會促進產業中科學問題的解決。
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郭良棟在致辭中向大家闡述了中國食用菌發展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多種問題,中國食用菌的生產量及食用菌物種的發現量占世界第一,但在食用菌育種體系方面稍顯不足。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對食用菌品種的選育提出新要求,他提到,菌種培育技術不僅是食用菌領域的關鍵,更是國家食品安全的命脈,要堅持產、學、研、政四位一體的發展模式,促進中國從食用菌大國向食用菌強國的轉變。
云南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克勤以及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全國脫貧攻堅楷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由于時間沖突無法到達現場,特向本次會議發來視頻致辭。
張克勤院士在致辭中提到食用菌育種是保障我國菌類種植資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措施,常山縣召開此次育種會議云集國內外專家就食用菌種的研發技術手段知識產權保護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進行交流,促進我國食用菌種業的發展,對于產業提升非常重要。希望這次會議能夠促使我國建立起食用菌種業體系,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
李玉院士充分肯定了常山縣舉辦本次會議的積極意義,他還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提出要解決菌種培育卡脖的問題,保障食用菌種源自主可控,加強食用菌種業源頭的創新,切實做好菌物種植資源的普查,強化珍稀和瀕危菌物資源,保藏保護兩種繁育以及生物轉化的研究,抓緊建立國家級食用菌的菌種資源庫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菌物保藏,保護基礎研究菌種創新創治的高地。
另外,現年已95歲高齡的國際社會公認的蕈菌學之父,瑞典文學與科學院院士和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張樹庭教授在獲悉本次會議的召開信息后,特為大會題詞:菇山無疆!
開幕式上,中國菌物學會常山服務站啟動儀式。常山服務站由中國菌物學會和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旨在發揮中國菌物學會在技術、資源方面的優勢。在中國菌物學會指導下,開展技術攻關、良種選育、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對常山縣食藥用菌產業的制棒工藝、周年化栽培、精深加工和菌文化建設等環節進行科研創新,構建食藥用菌科技創新平臺,擴大食藥用菌產業規模,以食藥用菌全產業鏈發展為目標,促進常山縣食藥用菌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推廣共富菇園,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本次會議包括主旨報告、國際食用菌育種與產業高峰論壇、參觀考察三大部分,同期還舉行了《蘑菇生物學產業與文化》編委會會議,還將舉行中國菌物學會猴頭菇產業分會籌備會議。會議將持續至5日結束。
此次會議由由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學會、中國菌物學會主辦,由浙江省常山縣農業農村局、易菇網承辦,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菌文化分會、海峽兩岸菇業聯誼會、浙江省食用菌裝備協會 、浙江天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裕山食用菌機械有限公司 、龍泉市菇源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杭州華丹農產品有限公司協辦,獲得《菌物學報》《菌物研究》《食用菌學報》《食藥用菌》的支持,由武漢菌博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提供會務執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