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3日訊(見習記者 田雨陽)進入麗水龍泉市竹垟畬族鄉金田畬族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綿延的青山和整齊的街道,接著就能看到門前掛著紅燈籠的石榴紅驛站和擁有現代化廠房的菌菇企業。
“歡迎來到我們村!”隨著金田村副書記、村監委會主任劉春付的熱情引導,沿著村里的主干道繼續向前,和美的鄉村畫卷款款呈現在浙江在線記者眼前:民居墻面上的彩繪栩栩如生,石板鋪就的村民廣場寬敞寧靜,游覽車整齊停放在村委會門前。在主干道轉個彎,一座“彩虹玻璃橋”橫亙在寬闊的河面,兩側綠油油的稻田與粉綠相間的荷塘相映成趣。
石榴紅驛站是什么?為何村里會有現代化的廠房?村委會前的游覽車有何用處?初次到金田村的游客,不免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其實,這三件事物,正是了解金田村發展的密碼。
民族緊緊團結
畬族村民迎來新生活
竹垟是龍泉市唯一一個民族鄉,金田村是竹垟4個民族村之一,村里包括畬族、漢族以及新安江移民。金田村副書記、村監委會主任劉春付介紹,1000多名村民里,畬族村民占一半,漢族村民和新安江移民合起來占另一半。在金田村,有一支懂畬語、會新安江移民話的村級調解隊伍,引導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其所屬的金田村石榴紅驛站便是展現金田乃至竹垟畬漢融合發展的一個窗口。
2007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到金田村察看下山脫貧小區和菇業加工廠。十幾年過去,在浙江實施“千萬工程”的背景下,金田村已經改頭換面。從畬族村民雷楊發的生活軌跡里,可以看到金田村日新月異的發展。
“2007年以前,我住在村里的山區,一家人靠賣香菇生活。但山區土路崎嶇,一到雨天道路泥濘難行,拉貨的小車根本無法上山,經常要為生計發愁。”雷楊發回憶,2007年,全家搬到了山下,進出村子便利了,孩子上學更近了,看病購物也不需要提前幾天準備。“現在大家都搬下來了,生活方便多了。”雷楊發很滿意山下的生活。記者了解到,竹垟推進“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與雷楊發類似,金田村有40多戶村民實現了易地搬遷和下山脫貧。
如今,雷楊發告別了奔波山間愁生計的日子,言語間透露出對生活的滿意,“以前賺錢不多的,現在干貨運,收入還可以。”采訪結束,他起身拿起貨車鑰匙,趕著出去送貨,曾經的拉貨小車早已升級,泥濘與崎嶇也早已變為通途大路。
產業蓬勃發展
黑木耳帶來新機遇
“我的家在這,我打拼事業也回到了這里。”一句簡單的話,濃縮了金田村鄉賢葉林森的人生經歷。
食用菌種植是龍泉的一大特色產業,資料顯示,龍泉有“中國黑木耳之鄉”“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主產基地縣”等稱號。以香菇和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在龍泉市種植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年產值超10億元。在金田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植香菇。正是看中了黑木耳的市場前景,加上近兩年村里啟動鄉賢回歸項目,在外打拼多年的葉林森回到了金田村,在鄉鎮和村里的幫助下成立了森旺菇業,現代化的菌菇生產為金田村的產業興旺又添了一把火。
下午四點左右,廠房里的生產線旁邊數十位村民忙碌著,把木耳棒裝袋并檢查裝箱。經過消毒滅菌和接種,成箱的木耳們便靜待萌芽。“按照繁忙程度,員工人數維持在50到120人之間,有一半都是本村人。”葉林森介紹,采摘黑木耳一天,每位村民可賺100元。
除了在森旺菇業里工作,村民也可以從這里購買木耳棒自己種植。村民周小波以前自己制作木耳棒,現在他每年從森旺菇業購入兩到三萬棒木耳,“在那里買比市場價每棒便宜1毛錢,還是比較劃算的,直接買木耳棒也更省事。”周小波算了一筆賬,買兩萬棒木耳就可以便宜2000元。
和周小波一樣從事食用菌生產的農戶占了金田村村民的80%以上。浙江在線記者了解到,今年村里還打算擴建1個養菌大棚,將大棚數量增加到3個。從一組數據中,可以發現金田村的發展——2022年,金田村食用菌總產值1000余萬元,是2007年的10倍多;金田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萬余元,比2021年增加1萬元,是2007年的近8倍。
“森旺菇業不僅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還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低收入農戶的生活困境。”劉春付表示,森旺菇業和低收入農戶合作建設共富基地,通過農戶投資入股,企業投資建設的方式保障低收入農戶增收。“農戶投資1萬元,年底加上分紅和政府菜單式幫扶,每年至少可以拿到17500元。”
文旅正當其時
鄉村謀劃新藍圖
“2021年,我作為駐村干部來到這里,現在也是半個‘金田’村民了。”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駐村干部馬志成的眼里,這個他傾注心血的鄉村已經逐漸成了他心里的“家”。為了讓“家”蒸蒸日上,金田村的產業想象力不僅限于菌菇產業。
馬志成介紹,2021年,金田村爭取到1000萬元的省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項目資金,這些資金主要用于“民生”和“造血”兩大塊。“所謂民生項目,即優化鄉村人居環境,包括電線落地、平整鄉村道路、改造危房和美化房屋外立面等。”在金田村,已經看不到密密麻麻的電線纏繞,村里的主干道變成平坦的柏油路,五顏六色的墻繪成為打卡地,一幅新的鄉村圖景在金田村徐徐展開。
“‘造血’項目除了打造像森旺菇業這樣的鄉村產業,還包括建設農家樂、玻璃水滑道等鄉村文旅項目。”馬志成表示,前段時間玻璃水滑道已經開始試營業,今年7月1日即將正式營業,成為金田村又一個驅動產業。
在金田村村委會邊,游客接待中心已經建好,2輛游覽車也已到位。如果游客從龍泉市區出發,約半小時即可到達金田村。乘坐游覽車經彩虹橋越過寬闊清澈的河面,可以領略鄉村荷塘風光。幾分鐘后到達玻璃水滑道,便可在清冽的河水和陣陣山風中感受夏日清涼。
未來,金田村的文旅版圖更加宏大。“以后還會建設水上樂園等游樂設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金田來。”采訪當天恰逢連日陰雨后突然放晴,日日身處綠水青山中的村民們紛紛拿起手機,拍下湛藍天空上的朵朵白云。無論是在金田耕耘半生的劉春付還是回鄉創業的葉林森,無論是外鄉人馬志成還是本村人周小波,無不感嘆于金田秀美旖旎的綠水青山。
一代又一代金田人的努力,正在使金田成為“金子般的鄉村”,同時帶來金燦燦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