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名人名企 » 正文

    精心構筑科技篇 續寫菇業輝煌史


    【發布日期】:2006-05-18  【來源】: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
    【核心提示】:從1998年到2002年,正是我縣食用菌生產的轉型時期,作為專門從事食用菌開發與研究的食用菌科研中心,積極響應縣委縣府推進食用菌

    從1998年到2002年,正是我縣食用菌生產的轉型時期,作為專門從事食用菌開發與研究的食用菌科研中心,積極響應縣委縣府推進食用菌結構調整的號召,不斷加強科學研究,大力改善服務,推進科技興菇,為使我縣香菇生產由數量的擴張向質量效益的轉變,由香菇王國向食用菌王國邁進立下汗馬功勞,結出累累碩果。

    縣科研中心創建于1979年,專門從事食用菌育種馴化、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新資源開發、病蟲害防治、產品精加工、科技成果及產品開發。經過二十幾年的努力,食用菌科研中心現已發展成為浙江省食用菌行業唯一重點試驗基地――食用菌開發中試基地,是省農科教結合示范區食用菌科教基地和省食用菌母種定點生產單位。中心下設研究所、菌種站、推廣站、綜合服務站等機構,現有員工35名,其中高級農藝師2名、農藝師4名、助理農藝師5名、專業技術員11名。

    基礎設施不斷加強

    五年來,該中心圍繞“深化改革,求實創新,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總體思路,不斷改善軟硬件環境,加大投入,增加新的硬件設施。在原建有育種馴化實驗室、菌種保藏室、綜合實驗室、病蟲實驗室、菌類栽培試驗場1000 m2,試驗菇棚及培養室1800 m2的基礎上,先后建成恒溫潔凈室和恒低溫培養室214m3 ,中心擁有一整套完整的食用菌育種馴化、栽培研究、菌種生產的設儀器備,具備較為完善的科研、生產和推廣條件。至目前中心擁有50個標準大棚的菌類栽培示范基地。

    2002年,該中心承擔省農業廳任務,在杭州西湖鎮轉塘中村建設占地100余畝的“浙江省食用菌良種繁育基地”和占地25余畝的“省級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杭州小和山食用菌基地”,生產大棚面積近四萬平方米,并在三里亭筧橋蔬菜批發市場創立了鮮品批發門市部,以基地加農戶的模式生產出食用菌鮮品。經過多次農博會、年貨展銷會的宣傳,小和山食用菌基地已廣為杭州市民所熟知。該中心建立了“中國食用菌網”,該網站是由中心發起,多家知名機構加盟,是全球中文網站中第一家食用菌行業政府站點。該中心還建成可移動電化教室,購買了筆記本電腦、數碼投影機、數碼攝像機、數碼照相機等數碼設備,實現了無紙辦公和電化教學。

    科研成果層出不窮

    五年來,中心承擔省級項目15項,市、縣級項目13項,其中獲得市級以上科技獎勵19項。2000年該中心的“高棚層架代料栽培花厚菇技術”、“香菇新菌株‘慶元9015’的選育與推廣”項目分別獲得由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的十佳優秀科技成果第一名、第四名。2001年還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全國食用菌先進科研單位”。

    該中心選育成功的香菇品種“241-4”、“慶元9015”是目前全國栽培量最大的代料香菇當家品種,引選成功珍稀食用菌品種18個,這些都為促進慶元縣由香菇王國向食用菌王國轉變作出極大的推動作用。

    2002年該中心與麗水科學研究所合作進行香菇膠囊菌種的研究開發工作,引進國際先進的香菇膠囊菌種工廠化繁育技術及生產機械。應用先進的膠囊菌種大大提高了接種的工作效率和成活率,解決了廣大菇農可以不使用化學消毒用品實現無菌接種操作的難題。

    從1998年開始實施“食用菌百村培訓工程”,至今完成全縣行政村輪訓任務,為千家萬戶菇農送去了新技術。2000年建成底村、余村兩個珍稀食用菌基地,2002年在百山祖鄉車根村建成“夏季菇類周年栽培試驗”基地,并在我縣多處建成食用菌示范栽培基地,這些示范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技術推廣工作輻射到全國12省(市)58縣(市),食用菌良種推廣面積11.5億袋,以科技推動了食用菌行業的發展。

    項目實施惠澤菇農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該中心所實施的項目帶來了巨大的成效,惠及了廣大菇農。國家級攻關項目“代料香菇新資源開發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已進入鑒定驗收階段。該中心于1997年開始著手香菇病蟲防治研究,通過深入調查,首次摸清我省乃至南方栽培區香菇病蟲危害情況,確定優勢種群和主要防治對象。通過數年研究,首次提出針對性的綜防措施,尤其是在香菇生理性病害和競爭性雜菌方面的研究填補了多項空白。結合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代料香菇新資源開發與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和浙江省省級科研項目“香菇病蟲調查與防治研究”研究,在香菇病蟲害控防上取得新的突破,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前提下,實現對病蟲害的無害化控防。在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大范圍的推廣應用,進行香菇病蟲害防治技術輔導,五年內共完成全省345村、2萬多菇農的培訓任務,發放各類食用菌病蟲防治技術資料數萬份。此舉將病蟲害的危害降到最低,減少了菇農的損失,深受菇農的稱道。我省香菇主栽區的病蟲損失從1997年的23%下降到2002年的11%,下降了12%,我縣的食用菌科研中心功不可沒。

    對于2000年省級立項的“食用菌種子工程”, 該中心遵循"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精心規劃,穩步實施,務求實效"的原則,切實進行該項目的建設。至目前項目建設已全面竣工,并取得成效。種子資源庫建設已基本完成,歸檔并保存的食用菌品種已達50種,菌株600多個,菌種保藏手段更趨規范化,菌種保藏室的功能更為先進。投資8萬元新建成175 m3的恒低溫培菌室,很大程度上避免菌種的老化和由此帶來的每年5-10萬包菌種報廢。如今,優質菌種的比例接近100%,就此一項,至少提高菇農收益5%以上。投資25萬元新建成214 m3的恒低溫潔凈(無菌)室,接種存活率由原來的不足80%提高到現今的98%,菌種外觀大為改善。此項目工程由該中心自行設計并投入使用,應用情況表明,恒低溫潔凈(無菌)室潔凈等級指標遠遠高于專業廠家的標定指標。

    五年來該中心開展以香菇品種選育為中心,全方位開展品種選育工作,試驗品種包括灰樹花、杏鮑菇、鮑魚菇、真姬菇等70余個,新引進了雪蓮菇、小白菇、白靈菇、姬菇等6種類10余個菌株。加強了試驗品種的示范戶的落實,繼續抓好香菇新菌株“慶科20”品比試驗,香菇“慶科20”現已得到很多菇農的信賴和好評。抓好珍稀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設,扶持“珍稀食用菌試驗示范基地”,并以訂單農業的方式,鼓勵和推動示范基地的珍稀食用菌種植。在充實天寶公司貨源的同時,為我縣珍稀食用菌的開發提供示范,推動食用菌品種結構調整。

    自2000年起,該中心抓好香菇有機栽培技術研究與開發。2002年該中心在麗水市科學技術局舉辦的“香菇有機栽培技術研究與開發”項目招標會上,喜獲中標。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和幾年來的基礎性研究,該中心掌握了大量關于有機農產品的生產開發的技術資料,結合開展了關于有機香菇栽培技術研究,該中心已進行了一萬段有機香菇生產和有機認證,并于2002年7月取得了瑞士IMO認證證書。完成了培養料的選擇和配方的選擇對比試驗工作,所有的培養料及配方均完全符合有機香菇栽培的要求。同時,完成了適合有機栽培要求的香菇品種的選育、篩選試驗研究工作,確定了主要使用的品種。并派員參加了國際有機認證考查員的培訓,獲得一名內部檢查員資格,IMO(瑞士)已于2002年4月派專家到慶元進行了實地考察,充分肯定了該中心關于有機香菇栽培研究和開發方面的做法,并已將生產情況上報IMO(瑞士)總部。同時還就今后如何開展有機香菇產品和香菇有機栽培技術的試驗研究工作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極大地加速該中心完成此項目研究工作的進度。該中心經過全縣多地踩點,從諸多山灣中確定了一個符合有機栽培環境要求的理想場地,并完成搭建菇棚和附屬設施,開始有機香菇的栽培生產。

    完善服務振興菇業

    五年來,該中心在菌種方面致力于“創品牌,樹信譽”,與百山祖鄉政府合作建立了食用菌栽培實驗基地。基地內進行雞腿菇和夏菇反季節栽培試驗,取得了較大的成功。通過該試驗基地可以摸索出我縣高山栽培反季節食用菌的經驗,對下一步在我縣全面推廣反季節菌類作好了技術準備。同時,也為百山祖鄉的群眾了解食用菌工作樹立了典型。

    中心創辦《慶元食用菌》月刊,免費發送到各鄉鎮和村兩委,及時為菇農送去最新的技術和信息。該刊物現已成為食用菌科研中心與廣大菇農交流的平臺。

    菌種站是該中心的業務窗口,為改善辦公環境,完善內部管理,開設便民窗口、咨詢臺、菇農意見箱及新品種、新技術宣傳欄,通過VCD、光盤向菇農宣傳食用菌新產品、新技術及當前食用菌發展最新動態。建立起菇農檔案,對購過菌種的菇農進行全線信函回訪,發送菌種資料。

    為做好服務,想菇農所想,在新的生產季節開始之前,建立起更為嚴格的安全措施――專門設立了菌種安全員,負責管理菌種檔案和生產檔案,并實行供種人簽名制度。實現全年度菌種安全生產銷售,杜絕菌種銷售出錯事件的發生。在該中心干部職工的努力下,菌種生產安全有序進行,所供菌種優良率和準確率均達到100%,實現無差錯供種。菌種生產管理上,貫徹各級“安全生產月”的文件精神,狠抓安全生產,開展安全大檢查活動。

    該中心加強服務意識,強化服務質量,設立菇農接待室,提供影視、茶水、文字圖片資料等項目服務,改善服務態度,推行改進菌種包裝菌種質量、設立菇農接待室、免費贈送菌種規范化紙箱包裝等5項措施,使食用菌菌種和科技產品分別比上年增銷10%以上。推廣自主開發成功的半生料滅菌劑“克霉王”、農用蚊香、清菌素等科技產品。組織技術人員多次到松溪、景寧、龍泉等地參觀、學習。了解當地的食用菌生產形勢,栽培技術及生產模式。如:蘑菇的菇房搭建和夏菇覆土栽培技術等。菌種站實行崗位監督責任制,全面改善服務菇農質量。

    “光榮的桂冠,從來都是用荊棘編成的”。五年來,食用菌科研中心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道路,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科學研究,進行項目實施,不斷改善服務,推進科技興菇、科技富農,在不斷壯大自身的同時,也為振興慶元菇業,促進菇農增收作出新的貢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食用菌科研中心的明天必將更加燦爛輝煌。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深州市| 淳化县| 长葛市| 宜君县| 蕉岭县| 龙海市| 郎溪县| 海安县| 玉林市| 延津县| 开原市| 彭阳县| 台山市| 左权县| 青阳县| 织金县| 时尚| 龙口市| 个旧市| 五原县| 镶黄旗| 通化市| 饶河县| 夏津县| 绍兴市| 红安县| 三门峡市| 壤塘县| 新密市| 保德县| 河曲县| 延安市| 龙州县| 抚顺市| 通江县| 濮阳县| 安西县| 胶南市| 黔东| 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