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2號文提出,要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為搶抓這一重大政策機遇,清鎮市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優勢,發展紅毛竹蓀種植,推動單一林業向現代復合林業發展,促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
春分時節,位于站街鎮洗馬村的國有林場內,村民正搶抓晴好天氣,加緊紅托竹蓀的種植。選點、挖坑、放菌包、填土、覆蓋有機質等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
“竹林里面我們采取點播式種植方式。”貴州征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程鵬說,種植過程中,只有保護好原生態的竹林才能實現雙贏。
竹蓀屬于名貴食用菌,營養豐富、滋味鮮美,素有“真菌皇后”的美譽。竹蓀生長需要疏松肥沃、腐殖質含量高、防旱防澇、不易板結的土壤。清鎮市國有林場有數量眾多的樹木和竹子,溫度、濕度、光照、營養等各方面條件,是種植竹蓀的天然地塊。
如何把國有林場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是清鎮市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和實踐的方向。經過前期的大量的調研和論證,清鎮市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引領,引進貴州征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企業+基地+休閑旅游觀光+林產品深加工”的架構,發展林下紅托竹蓀種植。在前期4000畝種植項目中,公司堅持林下規劃范種植與竹下點播式種植相結合,堅持引領示范與綠色發展齊頭并進。
“如果是林下或者大棚種植,幾茬摘完就沒了,現在把竹蓀還原到大自然中去,不僅是原生態,還可多年生長,營養與價值都可兼備。”程鵬說。
清鎮市國有林場的紅托竹蓀種植,是清鎮市實施的林下經濟項目之一。林地調查數據顯示,清鎮市現有林地面積56964.7公頃,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約7535.93公頃,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礦藏”。清鎮市按照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充分發揮種植養殖大戶、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組織以及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通過示范引領,帶動9個鄉鎮發展林下種養殖經濟,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清鎮市將持續加強撫育喬木林、竹林,改造未成林造林地、無立木林,提高林木蓄積和森林景觀質量,為發展林下經濟創造空間基礎條件,讓綠色資源向“綠色銀行”轉變。”清鎮市國有林場場長陳榮喜說。
春分時節,位于站街鎮洗馬村的國有林場內,村民正搶抓晴好天氣,加緊紅托竹蓀的種植。選點、挖坑、放菌包、填土、覆蓋有機質等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
“竹林里面我們采取點播式種植方式。”貴州征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程鵬說,種植過程中,只有保護好原生態的竹林才能實現雙贏。
竹蓀屬于名貴食用菌,營養豐富、滋味鮮美,素有“真菌皇后”的美譽。竹蓀生長需要疏松肥沃、腐殖質含量高、防旱防澇、不易板結的土壤。清鎮市國有林場有數量眾多的樹木和竹子,溫度、濕度、光照、營養等各方面條件,是種植竹蓀的天然地塊。
如何把國有林場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是清鎮市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和實踐的方向。經過前期的大量的調研和論證,清鎮市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引領,引進貴州征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企業+基地+休閑旅游觀光+林產品深加工”的架構,發展林下紅托竹蓀種植。在前期4000畝種植項目中,公司堅持林下規劃范種植與竹下點播式種植相結合,堅持引領示范與綠色發展齊頭并進。
“如果是林下或者大棚種植,幾茬摘完就沒了,現在把竹蓀還原到大自然中去,不僅是原生態,還可多年生長,營養與價值都可兼備。”程鵬說。
清鎮市國有林場的紅托竹蓀種植,是清鎮市實施的林下經濟項目之一。林地調查數據顯示,清鎮市現有林地面積56964.7公頃,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約7535.93公頃,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礦藏”。清鎮市按照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充分發揮種植養殖大戶、林下經濟專業合作組織以及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通過示范引領,帶動9個鄉鎮發展林下種養殖經濟,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清鎮市將持續加強撫育喬木林、竹林,改造未成林造林地、無立木林,提高林木蓄積和森林景觀質量,為發展林下經濟創造空間基礎條件,讓綠色資源向“綠色銀行”轉變。”清鎮市國有林場場長陳榮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