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昆明,春意盎然,百花吐艷。漫步木水花野生菌市場,放眼看去,人頭攢動,工人忙于打包,快遞核對訂單,一派忙碌景象。
伴隨羊肚菌美譽,在滿足人們味蕾的同時,也激發了大家致富的夢想。但種植的風險、火爆的市場,讓不少人“望而生畏”。
羊肚菌能否成為引領“云菌”品牌的破局者,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筆者深入市場、基地、專家、企業,走訪調研。
產品受青睞 市場盼規范
“羊肚菌是云南的嗎,怎么賣?”“是的,220元一公斤。”在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門口,一家商戶正與消費者交談。
“24小時后,這些鮮美的羊肚菌,通過空運飛往全國各地,走進萬戶千家餐桌。”一名打包工人忙中作答。
云南羊肚菌鮮品銷售正季,消費者絡繹不絕到市場尋覓“心頭所愛”是常態。長期以來,沿海地區是羊肚菌消費主市場,羊肚菌不僅是她們餐桌上的“常客”,更是她們心目中的“嬌寵”。
羊肚菌資深從業者范先生說,云南屬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少的立體氣候資源地區,羊肚菌種植具有“秋種冬收”的特點。
根據相關部門監測顯示,云南多數山地的土壤、灌溉用水中污染物農殘指標較小,為羊肚菌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提供了絕對優勢。
海客曲靖市麒麟區基地負責人魏東,一臉興奮的介紹到,“這是今年基地頭茬采收的,正值嘗鮮季,每公斤價格300多元,大家累壞了,但感覺很開心。”
借助“云菌”品牌優勢,木水花野生菌市場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底,羊肚菌鮮品晚上批發,白天零售,年銷售量1000噸左右,成交額接近3個億。
“隨著市場比重不斷提高,亟需建立基地采收、裝箱、運輸、貯存等環節標準,引導市場更加規范。杜絕小、亂、散的行業現狀。”商戶王瑛說,希望云南羊肚菌在規范中提升,在提升中“引領”。
專家下基地 產業添活力
“種得出來,才能賣得持久,必須突破種植技術的瓶頸,讓羊肚菌產業實現穩定增長。”對羊肚菌研究頗深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趙琪,常到各種植基地考察調研,一方面幫種植戶指導技術,一方面研究產業未來走向。
“利用人工馴化種植羊肚菌滿足市場所需,是保護野生資源的有效方法。然而,我國羊肚菌種業、種植模式和管理技術等關鍵環節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標準,產量和經濟效益一度舉步維艱。”趙琪說。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云南羊肚菌種植規模在3萬畝左右,而絕收基地高達1萬余畝。談及原因,趙琪博士說,主要是菌種、氣候、種植模式導致的。
吸取云貴川簡易大棚種植教訓,近年來,趙琪不斷探索設施大棚種植模式。今年他指導的幾個基地,經濟效益逐漸變得“很不錯”。
“使用設施大棚種植,可最大限度避免極端氣候條件對羊肚菌菌絲生長、原基分化、幼菇發育的影響,也可避免若干病蟲害發生,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趙琪表示。設施大棚種植,實現了南方羊肚菌種植轉型與升級,也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地方經濟發展。
在海客玉溪江川基地,利用智能儀器對棚內溫度、濕度、土壤濕度、光照、二氧化碳進行實時監測,并把各指數調節成適應羊肚菌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將種植風險降到最低,取得了顯著成效。基地負責人龍女士說。
“把現代智慧農業充分嫁接,這是一種有效的探索,有利于適時跟蹤調節和分析,科技牽引羊肚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能更好助力鄉村振興,是我的目標。”趙琪信心滿滿。
鄉村產業興 增收路更寬
羊肚菌產業要想發展,離不開好的市場預期和穩定的銷售收入。昆明海關一組數據顯示:2021年云南制干羊肚菌出口主要集中在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等國家,出口58.5噸,貿易額4459萬元。
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商戶黃維估計,云南全省年銷售制干羊肚菌大約在1000噸,交易額10個億左右。“羊肚菌市場走俏,有利于拉動當地就近就業和靈活就業,是實現鄉村振興又一抓手。”
密密麻麻的羊肚菌正在健康成長。說起這些“寶貝”,海客玉溪紅塔區基地負責人周開耀語氣興奮:“幾年前就聽說產業旺,今年種了18畝,平均畝產150公斤左右,工人有活干,我們收益也不錯。”
云南海客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羊肚菌栽培種培育、種植、產品銷售為核心的專業性公司。“在追逐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大家提供增收致富的渠道和就業平臺,身體力行擔當好實現鄉村振興的踐行者。每年的羊肚菌生產季,我們解決了就近就業及靈活就業2000余人次。”公司負責人陸先生說。
“為推進產業振興,帶動轄區群眾增收致富,經多方考察調研決定,嘗試引進羊肚菌種植產業,并于2021年試種成功。堅定了我們發展羊肚菌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紅河州元陽縣逢春嶺鄉鄉長張偉說。
種得出,銷售旺,離不開“流通順”。為此,云南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2022年2月7日編制《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及保障措施,積極推動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向“千億產業”邁進。
伴隨羊肚菌美譽,在滿足人們味蕾的同時,也激發了大家致富的夢想。但種植的風險、火爆的市場,讓不少人“望而生畏”。
羊肚菌能否成為引領“云菌”品牌的破局者,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筆者深入市場、基地、專家、企業,走訪調研。
產品受青睞 市場盼規范
“羊肚菌是云南的嗎,怎么賣?”“是的,220元一公斤。”在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門口,一家商戶正與消費者交談。
“24小時后,這些鮮美的羊肚菌,通過空運飛往全國各地,走進萬戶千家餐桌。”一名打包工人忙中作答。
云南羊肚菌鮮品銷售正季,消費者絡繹不絕到市場尋覓“心頭所愛”是常態。長期以來,沿海地區是羊肚菌消費主市場,羊肚菌不僅是她們餐桌上的“常客”,更是她們心目中的“嬌寵”。
羊肚菌資深從業者范先生說,云南屬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少的立體氣候資源地區,羊肚菌種植具有“秋種冬收”的特點。
根據相關部門監測顯示,云南多數山地的土壤、灌溉用水中污染物農殘指標較小,為羊肚菌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認證,提供了絕對優勢。
海客曲靖市麒麟區基地負責人魏東,一臉興奮的介紹到,“這是今年基地頭茬采收的,正值嘗鮮季,每公斤價格300多元,大家累壞了,但感覺很開心。”
借助“云菌”品牌優勢,木水花野生菌市場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底,羊肚菌鮮品晚上批發,白天零售,年銷售量1000噸左右,成交額接近3個億。
“隨著市場比重不斷提高,亟需建立基地采收、裝箱、運輸、貯存等環節標準,引導市場更加規范。杜絕小、亂、散的行業現狀。”商戶王瑛說,希望云南羊肚菌在規范中提升,在提升中“引領”。
專家下基地 產業添活力
“種得出來,才能賣得持久,必須突破種植技術的瓶頸,讓羊肚菌產業實現穩定增長。”對羊肚菌研究頗深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趙琪,常到各種植基地考察調研,一方面幫種植戶指導技術,一方面研究產業未來走向。
“利用人工馴化種植羊肚菌滿足市場所需,是保護野生資源的有效方法。然而,我國羊肚菌種業、種植模式和管理技術等關鍵環節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標準,產量和經濟效益一度舉步維艱。”趙琪說。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云南羊肚菌種植規模在3萬畝左右,而絕收基地高達1萬余畝。談及原因,趙琪博士說,主要是菌種、氣候、種植模式導致的。
吸取云貴川簡易大棚種植教訓,近年來,趙琪不斷探索設施大棚種植模式。今年他指導的幾個基地,經濟效益逐漸變得“很不錯”。
“使用設施大棚種植,可最大限度避免極端氣候條件對羊肚菌菌絲生長、原基分化、幼菇發育的影響,也可避免若干病蟲害發生,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趙琪表示。設施大棚種植,實現了南方羊肚菌種植轉型與升級,也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地方經濟發展。
在海客玉溪江川基地,利用智能儀器對棚內溫度、濕度、土壤濕度、光照、二氧化碳進行實時監測,并把各指數調節成適應羊肚菌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將種植風險降到最低,取得了顯著成效。基地負責人龍女士說。
“把現代智慧農業充分嫁接,這是一種有效的探索,有利于適時跟蹤調節和分析,科技牽引羊肚菌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能更好助力鄉村振興,是我的目標。”趙琪信心滿滿。
鄉村產業興 增收路更寬
羊肚菌產業要想發展,離不開好的市場預期和穩定的銷售收入。昆明海關一組數據顯示:2021年云南制干羊肚菌出口主要集中在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等國家,出口58.5噸,貿易額4459萬元。
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商戶黃維估計,云南全省年銷售制干羊肚菌大約在1000噸,交易額10個億左右。“羊肚菌市場走俏,有利于拉動當地就近就業和靈活就業,是實現鄉村振興又一抓手。”
密密麻麻的羊肚菌正在健康成長。說起這些“寶貝”,海客玉溪紅塔區基地負責人周開耀語氣興奮:“幾年前就聽說產業旺,今年種了18畝,平均畝產150公斤左右,工人有活干,我們收益也不錯。”
云南海客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羊肚菌栽培種培育、種植、產品銷售為核心的專業性公司。“在追逐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大家提供增收致富的渠道和就業平臺,身體力行擔當好實現鄉村振興的踐行者。每年的羊肚菌生產季,我們解決了就近就業及靈活就業2000余人次。”公司負責人陸先生說。
“為推進產業振興,帶動轄區群眾增收致富,經多方考察調研決定,嘗試引進羊肚菌種植產業,并于2021年試種成功。堅定了我們發展羊肚菌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紅河州元陽縣逢春嶺鄉鄉長張偉說。
種得出,銷售旺,離不開“流通順”。為此,云南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2022年2月7日編制《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及保障措施,積極推動云南省食用菌產業向“千億產業”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