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香菇鼻祖吳三公誕辰873周年。為緬懷慶元歷史上杰出的社會實踐家和農民科學家,弘揚中華香菇文化,促進香菇的可持續發展和香菇文化旅游的興起,推動中華香菇文化第一村的建設,由慶元縣食用菌協會和百山鄉政府主辦,龍巖村委會承辦的慶元縣香菇文化廟會,于4月18日上午十時在吳三公祠前廣場隆重舉行。慶元縣胡雄光、劉秋霞等領導、龍、景縣市的來賓,縣委宣傳部、縣食用菌辦、縣食用菌科研中心、縣發展計劃局、縣文廣局、縣供銷社、縣農行、縣文聯、百山祖自然保護區和菇城報等負責人,電信實業公司、百龍電站、龍川電站、百山祖香菇合作社、百興公司、富士島公司、節能機械公司、信洲有機食用菌公司、康元公司、慶元茶廠、華夏菇業公司、正大菇行和黃水、楓坪、齋郎等村的代表,鄰村菇民群眾共600多人,參加了在菇神圣地龍巖村舉行香菇文化廟會。縣婦聯、縣新華書店、大山公司、郊林產業站等代表因故不能到會,卻熱情資助了廟會和研討會的召開。
4月18日(農歷3月17日),是吳三公的生日,是龍巖村每年的重大節日,但今年卻是前所未有的。全縣香菇文化廟會和香菇文化研討會的舉行,這是香菇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廣大菇民和香菇文化研究者的一次盛會。吳三公祠四周和村尾村頭綠色彩門上高掛著大紅燈籠,全村街道懸掛著大紅條幅:“紀念香菇鼻祖吳三公誕辰873周年”、“歡迎各級領導、來賓蒞臨指導!”“弘揚香菇文化、振興龍巖經濟”,“繼承發展、致富思源”等。公路旁廣告展牌《龍巖――建設中的中華香菇文化第發一村》吸引著過往的許多觀眾。百山祖鄉鄉長毛先明宣布廟會開始后,鑼鼓暄天,鞭炮齊鳴,高山古村熱鬧非凡。
百山祖鄉黨委書記葉春梅致歡迎詞后,中共慶元縣委副書記胡雄光同志在廟會開幕式上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慶元香菇800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孕育并造就了豐富多彩的香菇文化,這是一代又一 代菇民留傳至今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擔負著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大任務。由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歷史的繼承性和濃厚的民族性,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廣泛的群眾性,具有博大垢容納性和寬廣的前瞻性,聯系當代慶元實際和發展趨勢,繼承和弘揚香菇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胡副書記又指出,香菇文化廟會是香菇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希望這一次在龍巖村舉辦香菇文化廟會,能承接歷史,立足現實,面向未來,辦出特色,辦出成效,必須以繼承和弘揚香菇文化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做到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在提高中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慶元香菇產業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慶元縣城經濟的發展。胡副書記還強調指出:繼承和弘揚香菇文化要做到“四個結合”,要為繁榮慶元文化譜寫新的篇章。
吳三公第23世裔孫、龍巖村村民主任吳水茂向先祖吳三公致敬拜祝詞時,代表廣大裔孫菇民表示:一定繼承和發揚吳三公為民造福勤勞奮斗的精神,努力繼承和弘揚香菇文化,為繁榮慶元文化作出新的貢獻。與會者表示,響應縣委號召,在新時期建設小康社會中,繼承發揚吳三公精神,就要做到自強不息,奮力拼搏,團結務實,開拓創新,加快提升香菇產業,實施香菇標準化生產,推廣和普及有機香菇生產技術,盡快實現香菇產業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高,增強產業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接著,龍巖村老菇民葉其昌、吳啟全和吳富根表演了菇民山歌《發明香菇第一人》、村民葉建媯、吳秀花清唱了“菇民戲”唱段、小學生表演了《米榆和栲樹打官司》。送文化下鄉的縣文藝工作者表演了小品等節目。文藝節目得到廟會群眾一陣又一陣掌聲。
演出結束后,到會的領導、來賓和群眾,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午菇詩文碑廊、香菇文化陳列館和古式香菇寮,大家對龍巖村保護開發香菇文化的熱情和工作表示贊賞。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作為中華民族瑰寶之一的香菇文化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龍巖村正在為保護、開發和弘揚中華香菇文化,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文化建設。值得學習和借鑒。
下午一時半,縣食用菌科研中心送科技下鄉活動開始舉行。科技講座“香菇標準化生產”受到了菇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小學教室擠得滿滿的,帶來的資料被搶一空。
同時,另一個小學教室,正在舉行香菇文化研討會。縣科研中心主任陳俏彪宣布研計會開始后,百山祖鄉書記葉春梅和龍巖村支書吳富基介紹了鄉、村弘揚香菇文化促進鄉村經濟建設的發展規劃。樊壽康先生作了《歷史文化遺產是生產力,要大力保護開發香菇文化》的專題發言。中國香菇聯想合會副會長張壽橙先生作了《為中華香菇文化第一村鼓與呼》的專題發言,龍泉來賓舒喜春先生關于香菇文化博大精深值得研究的發言、陳俏彪主任關于香菇栽培技術的四次革命和甘長飛主任談了關于香菇歷史、香菇文化研究的看法的發言,都激起了到會者極大的興趣和反響。
縣委常委、副縣長劉秋霞聽取大家發言后,作了重要講話。她說,今天是在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地點、由特殊的人物舉行了一個特殊的會議,主題是弘揚香菇文化、發展慶元經濟。對于香菇文化的研究,她強調指出,發揚香菇文化傳統,要與時代緊密結合,與科學技術相結合,讓傳統文化為現代經濟建設服務,要圍繞香菇資源,深入分析和研究香菇文化形成的內涵,要從香菇文化中提煉出一種包含著勤勞、智慧和精神,提煉出一種在勞動中謀利益得好處的精神,并用這種精神引導人們的思想行為,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研討會在下午四時結束,陳俏彪主任的話表達了與會者共同的心聲:希望明年的今天,再辦一次香菇文化研討會,再辦一次香菇文化廟會,而且是越辦越好。(樊壽康初稿2003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