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蓀菇大棚
竹蓀菇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皮,有深綠或棕色的菌帽,雪白色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蓀菇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含有蛋白質及16種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自古就被人們普遍認為是“草八珍”之一。
竹蓀菇試種人耿建強說,他從事食用菌生產27年了,近兩年發現種平菇越來越沒有效益,去年到福建考察市場時,看到在竹蓀菇產地,鮮菇最低也在30元左右一斤,干菇在360元到380元一斤。為此,他考察歸來后,今年試種了28個大棚,現在產量相當好。他的竹蓀菇從7月26日開始出菇,目前已到盛產期,每天采摘鮮菇800多斤,已生產干竹蓀菇500多斤。
耿建強1990年在外打工學習平菇種植技術,1992年返鄉創辦了商州區陳塬街道辦事處蟒龍峪食用菌栽培場。在區工商聯等單位的支持下,2006年成立了商州區食用菌行業協會并擔任會長,發展會員53名,培養技術骨干100多名。2009年12月,成立了商州區蟒龍峪食用菌合作社,在本村發展社員53戶。為擴大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效果,近兩年他又在三岔河鎮燈塔村流轉土地103畝,建成食用菌大棚150個,帶動貧困戶421戶。從今年開始,他精選商洛奇缺、市場前景好、適合大面積發展的竹蓀菇和茶樹菇兩個品種,首批種植竹蓀菇28個大棚,茶樹菇20個大棚。竹蓀菇適合在商洛地區發展,而且原料廣泛,秸稈、木屑、所有的農作物秸稈都可以利用。最主要的,竹蓀菇能在果園里的林下種植,商洛的核桃園、櫻桃園里有大面積閑置土地,都是發展竹蓀菇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