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白龍寺村,街頭巷尾都在談著一個好消息:有著食用菌“菌中之王”稱呼的羊肚菌,在該村培育成功了。
白龍寺是武漢市的26個名村之一,村里有千年古廟白龍寺,還有紅色文化基因。然而,村里的經濟并沒有與名村的地位相符,農業依然是傳統的種植模式。如何提高土地的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一直是各級領導考慮的事。經過多次研究、考慮,村里決定邀請《中國菇業大典》主編、華中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羅信昌教授來出謀劃策。

80多歲的羅教授老家是黃陂人,享有國務院津貼,按說早該頤養天年了。可是他心系農業,情系家鄉,去年9月接到邀請后,多次來到白龍寺村,經過認真考察,決定向當地傳授羊肚菌種植技術,他總結出羊肚菌“喜低溫、低濕、氧氣,怕暴曬、高溫、水淹”的習性,積極倡導將羊肚菌的露天栽培改為大棚栽培。經過幾個月的精耕細作,羊肚菌終于在白龍寺村這塊從未種過羊肚菌的地方喜獲成功。

據了解,早在1978年,羅信昌教授和同事們一起到隨縣三里崗鎮,將他們在國內率先掌握的香菇人工栽培技術無償傳授給當地農民,帶領農民科技致富。如今,隨縣香菇產業年產值早過百億元。今天,“菌中之王”羊肚菌試種成功,也給白龍寺村村民,帶來了無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