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菇網訊:寧強縣真菌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6月,是從事以黑木耳、香菇、天麻伴生菌等食(藥)用真菌的種株選育研究、優良菌株引進篩選及品比試驗、菌種優選認證后的推廣供應、食(藥)藥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及技術推廣為一體的省級民營科技企業(SXKQ-F2015080007),至2008年8月起,被陜西省農業廳核準為“食用菌一級菌種”生產經營單位 {(陜)菌種生經許字(2014)第1004號}。
據了解,改所近年來成功選育推出了立森261、秦單3、立森268等優良黑木耳椴袋栽菌株,尤其是自主選育推出的立森261黑木耳菌株,經2011年至2013年的三年時間在我國秦巴山區(陜南、川北、鄂西)的栽培面積達到了1100萬段(22萬架),常規栽培產量達到了每段(120×8㎝)產干耳150克,采用水澆管理模式,栽培戶現產出了100kg鮮段木產干耳2.5kg的高產紀錄(該紀錄超過國內同類技術水平);為防止黑木耳品種發生退化,2017年底又自主選育出了立森272、立森273黑木耳菌株,該些菌株正在示范中;以及自主選育推出的森立8-12#、森立17#、森立20#、森立22、森立26、森立27#香菇菌株,在中試過程中與其它品種對比,產量、品質表現優勢十分顯著,有望在2018年春推廣應用。新選育M.d-1萌發菌,除了促使天麻種子發芽率高達90.3%外,還能是天麻種子萌發后形成多分枝天麻營繁莖(天麻白麻高產的基礎);同時選育的羌蜜5-1蜜環菌菌株,伴栽天麻,生長出的天麻頂芽白嫩、活力旺盛、體短粗壯、圓潤飽滿、高產、抗逆性強等優勢,推廣至全國的天麻產區,而扭轉了全國蜜環菌嚴重退化的局面,在菌種保藏研究方面,研究推出的“菌種低溫隔氧保藏技術研究”,黑木耳菌種經5年、香菇菌種經9年、石斛小菇經12年的保藏,菌種的活力及農藝性狀仍保持原始的特征,尤其是保藏的石斛小菇萌發菌菌株,其菌株活力及促成天麻種子的發芽率,與國內同一品種對比,效果極為顯著。2012年獲“全國天麻生產先進單位”,2017年10月當選為國家天麻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第二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
近幾年來,改所研發推出的黑木耳、香菇、天麻伴生菌等菌種及相關性栽培技術,推廣至國內260余個縣(市),尤其在中國秦巴地區,每年產生社會效益超過10億元,從此而成為中國西部食(藥)用菌生產發展的優良種源基地和技術依托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