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灌南縣有一個產業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占地少、用水少、投資小、見效快,那就是綠色陽光產業---食用菌。小小蘑菇真正實現了農民致富大夢想。
來到灌南縣一家菌菇生產車間內,看到農民朋友忙不停采摘蘑菇,熟練削根、分揀、打包,忙碌地向外發貨,工人說主要發往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像這樣的工廠化生產食用菌的企業共有50家,產品涵蓋杏鮑菇、雙孢蘑菇、金針菇、純白金針菇等10余個品種。
早在2006年初,從上海返鄉創業的農民李可偉創辦了蘇北首家食用菌工廠化栽培企業,緊盯上海市場,經濟效益誘人。當年底,灌南縣決心把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來培育,用工業化理念發展食用菌產業。
為此,灌南縣邀請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相關科學家,并科學制定了食用菌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為食用菌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灌南縣于2007年5月起,以打造江蘇省一流農業園區為目標,啟動灌南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致力打造全國知名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以此帶動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
10年間,灌南縣食用菌產業迅速壯大,逐步形成了以工廠生產、精深加工、專業銷售、倉儲物流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如今,一大批企業經過市場歷練,走向成熟,在行業內脫穎而出。涌現出返鄉青年徐相如創建的菌菇生產企業,九年間三次擴產,目前日產鮮菇達300噸,已成功上市。投資12億元的江蘇裕灌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全套引進荷蘭雙孢蘑菇智能化全套生產設備和美國優質菌種,技術水平和品質達到國際一流,公司日產鮮菇120余噸。江蘇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研發了液體菌種生產線,成為全國杏鮑菇行業標準制定牽頭單位。
去年,灌南縣鮮菇總產量達58.2萬噸,實現產值50.3億元,出口創匯約300萬美元,食用菌產量約占全國的10%、江蘇省的55%,是全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示范縣、江蘇省食用菌產業基地縣。
除了經濟效益,還為灌南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企業在原料攪拌、菌包制作、滅菌、接種、養菌、育菇、采收包裝等環節,為返鄉農民工和農村留守人員創造就業崗位近2萬個,從業人員年均工資收入超3.5萬元,推動農民增收超5億元。
食用菌產業還是典型的循環經濟產業,隨著規模化發展,每年可吸收利用木屑、秸稈、玉米芯、麥麩等農林產品下腳料80多萬噸,帶動農業增收近10億元。如今,灌南縣小蘑菇產業通向農民致富的陽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