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田食用菌博物館創辦于2004年,2007年再次進行改擴建。于2004年12月8日“首屆中國•古田食用菌節”期間正式對外免費開放。現全館面積近1000平方米,分為菌史、業績、科普、文化、機械五大部分。收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食用菌有關資料、標本,以及翔實的模型和各種珍貴的實物,是國內首家以食用菌命名的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博物館,隸屬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管理局。
博物館以銀耳、香菇、竹蓀及多菌類栽培技術的三次重大突破為主線;以豐厚精深的菌類歷史傳承為背景;以博大恢弘的中華菌類傳統文化為內涵。全面展示古田人民在中國菌業優秀歷史傳承的基礎之上,經過不斷地技術創新,進一步推動全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將古田建成聞名遐爾的“中國食用菌之都”。
古田菌業的騰飛,對我國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產生了全面而深遠的影響,用無可爭議的事實,雄辯地證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至理名言。博物館的陳列,不僅僅用豐富的實物和圖像資料重新展現創業歷程,而且在于提示我們要以更理智的態度去重新認識菌類,更深刻地理解發展這門產業的全部社會意義、經濟意義和生態意義,即菌類、人和環境的關系,以啟迪后人,昭示來者,為發展這門充滿無限生機的陽光產業,攜手共進,創造更加輝惶的未來!
菌史館: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對菌類研究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本館全面展示我國菌類栽培業的誕生和發展,以及30多年來所取得非凡的成就。
業績館:介紹了古田人民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我國菌業博大精深歷史傳承的基礎上,對食、藥用菌的生產和研究等方面做出神奇突破,從而建成完整食用菌產業體系的輝煌歷程。
科普館:通過對菌類在自然界的分類地位、形態構造、生活史、生態等生物學基礎知識以及菌類的食、藥用價值等知識的普及,使參觀者對菌類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文化館:從傳統的仙芝傳說到現代的菌類文化藝術的拓展,輔以科普、文學、郵票、火花,以及菇食文化等,令參觀者感慨小小菇菌在經濟和文化領域中的巨大作用。
機械館:見證了古田人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食用菌生產過程中從刀砍斧劈到自主研究發明食用菌生產與加工成套系列機械產品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