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靠合作
“我國食用菌產業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迅速發展的,不過是30年的歷史。”張金霞表示,但是,這30年經歷了房前屋后的庭院經濟、特種蔬菜生產、成片的集約化和工廠化生產的4大階段。目前集約化的規模栽培已經占總產量的80%以上。
據了解,食用菌產區由上世紀70年代的浙江、福建、廣州、廣西等南方產區逐漸北擴。進入21世紀以來,食用菌生產已經遍及全國大江南北,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我國也成為世界食用菌生產第一大國,產量占全球總產的70%以上。
作為北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延淑潔談到,“公司在獲取政策支持下,依靠先進技術,將延伸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提升農業水平,提高農產業附加值。”
為此,格瑞拓普開發出了白靈菇醬、白靈菇精、飲料等附加值較高的白靈菇深加工產品,“然而由于目前白靈菇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這些產品的批量生產還需時日。”延淑潔說。
據了解,在產品價格上,相比日光溫室、半工廠化生產的白靈菇,格瑞拓普生產的白靈菇每公斤至少高出3元左右。在市場份額上,格瑞拓普的工廠化白靈菇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格瑞拓普在北京、上海、廣州等消費能力高的城市設有一級批發站,在美國、澳大利亞有國際代理商。
不過,張金霞提醒菌企,日本、荷蘭等國外食用菌企業已經瞄準中國,積極籌劃、選址、投資建廠,設備、技術、管理成套進入中國市場。“這些企業的進入,一方面對加快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現代化進程發揮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個嚴峻挑戰,我國的科技、企業、管理等各方急需緊密團結,加強合作,迎接挑戰。”
對于挑戰,延淑潔表示,“公司注重突出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推進食用菌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工作。”,希望能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結合項目合作,以期在良種培育、循環農業、有機食品、食用菌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一批實用技術成果,全面提升企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事實上,食用菌的多重保健和醫療功效,使其成為人類健康保證的重要生物源,特別是解決人類日益擴大的亞健康人群健康問題的天然藥物,是人類保有健康,提高體質的重要食物。
張金霞認為,不論是人類食物保證、生態環境保護還是健康需求,食用菌都是永具發展前景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