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的成功培育,是近年來莘縣徐莊鎮“穩優培新”發展食用菌的新思路。
莘縣是中國雙孢菇之鄉,全國知名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徐莊鎮是莘縣最早發展食用菌產業的鄉鎮之一。“最早是上世紀80年代發展銀耳,鎮上大面積發展食用菌產業始于上世紀90年代的產業結構調整。”蔚關彥回憶說,當時的鄉黨委書記連計川在參加了一次講座后,了解到雙孢菇種植前景很好,于是在鄉里推廣,這也為全鄉群眾找到了發家致富的金鑰匙。“當時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種植雙孢菇,持續了十幾年。當時銷量很好,在上世紀90年代,這種新型食用菌賣到4元一斤,在當時是很高的價格了。”
“后來鎮里還種過草菇、雞腿菇、黑木耳、羊肚菌、設施蔬菜等。”蔚關彥說。產業結構的調整,將徐莊鎮打造成了聞名遐邇的食用菌種養基地,該鎮相繼獲得過“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示范鄉鎮”“山東省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中國新農村小蘑菇種植示范基地”等稱號。
螞蚱種在大棚里,金耳長在方艙中……近年來,徐莊鎮又提出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產業發展思路。在特色農業培育的具體實踐中,徐莊鎮充分利用“互聯網+”賦能現代農業生產,推動產業鏈縱向延伸。徐莊鎮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方式,發動鄉土人才創建農業特色品牌助力鄉村振興,金耳液態菌種規模化栽培實現了從金耳產品培育、加工、銷售到土地流轉租用等一條龍服務。這是徐莊鎮探索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成功實踐,為鄉村產業振興增添了一項可推廣、可復制的新樣板。徐莊鎮也以培育的稀有菌種金耳為突破口,積極推廣金耳栽培和5G智能方舟技術,以點帶面助力食用菌產業發展。
“以前種植菌類靠經驗,現在靠數據。”采訪中,蔚關彥不斷感慨現代科技的進步。監控大屏前,不斷跳動的數據,持續優化著金耳的“數字生長模型”。當古老的物種遇到現代科技,金耳走出深山,走向了大眾的餐桌。金耳的蛻變故事也正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生動寫照,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科技正在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