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烏蒙,萬物競發。連日來,作為全國主要的林下仿野生天麻產區,畢節市以春耕為契機,依托生態資源優勢,推動天麻產業向規模化、科技化、全產業鏈方向邁進,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文閣鄉海壩村林下天麻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將青岡木分裝掩埋,為天麻菌材培育作足準備。
“現在每天都有100多名群眾務工,都是周邊幾個村寨的村民。根據崗位不同,每天工資100元到200元不等。”基地負責人姜朝中介紹,得益于良好的生態環境,基地生產的天麻賣到了全國各地,供不應求,去年光發放務工工資就有200多萬元。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助力,為確保天麻產業順利發展,當地政府推出了貼息貸款。“今年我們信心充足,已經向信用社貸款300萬元擴大種植規模,政府貼息70%,這幾天款應該就下來了。”姜朝中自信道:“有了這筆錢,定要讓荒山變‘金山’。””
科技的力量貫穿產業鏈各環節。在赫章縣平山鎮黔赫堂菌業的智能化天麻菌棒廠生產車間,3條智能化程度超過80%的生產線全速運轉。
“我們創新性地開展液體菌種培育,這些措施提高了菌種活力、純度,并加快了菌種生長速度,木材使用量節省超過80%,天麻產量增幅達到2至3倍。”貴州黔赫堂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夢說,今年天麻市場持續火爆,菌棒生產供不應求。
提高產業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是關鍵。在七星關區兩山天麻產業公司車間,鮮天麻經過清洗、蒸制、切片等工序,被加工成安神口噴、面膜等高附加值產品。“我們開發了康茶、養酒、藥食、美妝四大板塊63個產品,讓天麻身價倍增。”企業負責人表示,公司已形成種植、加工、研發、銷售一體化鏈條,開發出天麻膠囊、湯包、飲料等100余種產品。
為持續擴大畢節天麻品牌IP,近年來,畢節市連續舉辦三屆天麻博覽會,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博覽會,建立“線上+線下”雙渠道。線上通過淘寶、直播帶貨拓寬銷路,線下與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藥等藥企達成戰略合作。2024年,全市天麻產量達7.4萬噸,綜合產值突破40億元,產業規模占全省的57%。
畢節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畢節市出臺了《畢節市2025年天麻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2025年全市天麻種植面積達35萬畝,產量超過10.5萬噸,綜合產值突破60億元的目標,形成“大方—七星關—赫章”產業示范帶,聚力打造鄉村振興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