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厲佛龍 記者楊振華)種植杏鮑菇后的廢料作為香菇的原料,香菇的廢料再作為生物質氣化爐的燃料進行炊事、取暖。近日,磐安縣農業局開始重點推廣“杏鮑菇―香菇―氣化爐”模式,實現了食用菌產業資源再利用和無害化。
食用菌是磐安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但其資源消耗大,對森林破壞大,每年產生的廢菌棒在路邊、溪邊隨處可見,嚴重污染了環境。隨著該縣“生態立縣” 戰略的實施,加強資源再利用、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顯得尤為突出。如何既能保住農民的增收門路,又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近年來,磐安縣農業局一直將廢菌棒的利用作為重點課題進行研究。
2005年,該縣食用菌辦利用種植杏鮑菇后的廢料種植香菇取得了初步成功,去年該成果被應用到9個鄉鎮62戶種植大戶,面積12.4萬袋,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2006年,該縣又引進了生物質氣化爐,為香菇廢料的利用找到了一條出路:用香菇廢料作為生物質氣化爐的燃料,無煙塵、產能高,而且使用方便,改善了農村生活衛生環境。
目前,該縣杏鮑菇種植已有1200萬袋,按80%的利用率計算,可降低生產成本140萬元,新增收入800萬元,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均十分可觀。同時,生物質氣化爐已在該縣5個鄉鎮28戶農戶和飯店里進行示范應用,今年該縣又對氣化爐進行改良、降低價格,將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