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陽谷訊 1公斤棉籽皮加上玉米芯、麥秸、豆秸等農作物下腳料,播種上雙孢菇或者平菇菌種,經過40多天,就能“長”出4元錢。陽谷農民著實從農作物下腳料中賺了一筆錢。
4月2日,記者在陽谷縣食用菌研究所看到,4號溫室大棚里整整齊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一個個菌種圃,圃里面裝的是棉籽殼、玉米芯等農作物下腳料,上面盛開著一個個形如柿餅的雪白菌花。
“這叫雙孢菇,營養價值特別高,一斤能賣四五塊呢,在市場上很搶手,我們都說跟摘‘金元寶’似的。”正在采摘蘑菇的楊合旗喜滋滋地說。
據研究所的楊會元所長介紹,一公斤菌料成本僅4角錢,卻能產出3斤多大平菇,保守收益4元。且大平菇、木耳、銀耳、香菇等草腐菌的配料在養殖周期結束后又可作為雙孢菇等菌種的養料,一次投資多次使用,多年收益,無疑是農民增收的一條捷徑。
縣里因勢利導,通過技術指導、資金扶持、市場銷售、風險保障“四輪驅動”培植扶強食用菌產業。選派科技特派員36名進村入戶開展培訓,發放低息貸款100萬元,與北京、鄭州、濟南、菏澤等市的22家食用菌經銷商簽訂購銷合同,并為種養戶建立健全了風險保障機制。目前該縣發展食用菌基地5處,2000多戶農民從事食用菌生產,涉及25個品種,年產各類食用菌200萬公斤,戶均增收4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