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蘑菇工廠”內填充了菌類培養原料的塑料罐在生產線上運轉。
白坭鎮鳳果村的一處工地,700噸液壓式壓樁機轟鳴,數噸重的水泥柱被壓入地下40米,明年夏天,這里就將崛起一座5層樓的廠房。有趣的是,未來這座廠房內生產的不是工業產品,而是蘑菇。
蘑菇,生長在塑料罐中,填充了按比例混合的營養物的塑料罐,由傳送帶輸送,經過高溫滅菌、冷卻兩道工序后,由身著無菌服的技術員植入菌絲,然后進入培養室。約20天后,蘑菇就長出來了。
工人將蘑菇“收割”打包裝箱。塑料罐則被清洗,等待循環使用。整個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程度很高,許多工序只需按幾下設備上的控制按鈕。隨著智能農業裝備的應用,這種工廠化農業被認為是農業生產發展的大趨勢。
憑借傳感器、溫控、通風、營養供給、中心控制等技術,人為控制農作物或家禽最適宜的生長環境,不受外界天氣、土壤、水等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實現全天候生產——工廠化農業在效率、規模、質量和成本方面,相比傳統農業有著無可比擬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