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志味干巴菌,世上饞人大學生”,汪曾祺在《七載云煙》中憶及西南聯大時期,念念不忘云南的干巴菌。
云南因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而成為享譽中外的“世界野生菌王國”。在全世界已知的2166種野生菌中,云南有978種,占全世界的45%,在全中國則占91%。
改革開放幾十年,野生菌產業在迅速向國際市場推進的同時,催生了一批致力于食用菌加工、生產和經銷的民營企業。資源優勢促成企業的快速發展,資源的過度開發和市場的需求變化,也使企業面臨嚴峻考驗。
楚雄宏桂綠色食品有限公司(下稱宏桂食品公司)成立于1998年底,是一家享有“農業部全國農產品加工出口示范企業”、“云南省農產品出口先進企業”等稱譽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近日,宏桂食品公司的董事長周平忠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介紹了云南野生菌產業的現狀和企業轉型的方向。
價格飆升伴隨產量減少
近些年,野生菌在國內和國外市場上行情看漲,價格一路飆升。
“野生菌從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后才開始對外出口。一開始售價才5毛錢一公斤,這兩年漲到了一兩百元。十年前出口價是20塊錢一斤,現在賣到了七八百元。”周平忠告訴記者。
以備受食客青睞的干巴菌為例,不太新鮮和菌身較小的干巴菌喊價四五十元一兩,品相好的干巴菌則動輒賣到每公斤上千元。
“野生菌最初主要是出口,這兩年出口量減少了20%。”周平忠解釋說,國外市場波動較小,物價穩定,目前國內野生菌產量減少,人工成本過高,導致價格上漲太快。國外市場雖然野生菌需求量仍然很大,但也無法接受國內食用菌的高昂成本。
每年到野生菌采收季節,宏桂食品公司都會通過各級收購網點從農戶手里收購。而這兩年,野生菌的產量明顯減少。
據了解,云南松茸主產區生長的松茸數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遞減。2000年松茸被列入中國國家二級瀕危保護物種,松茸出口實行瀕危物種的進出口管理。牛肝菌、羊肚菌和塊菌等其他珍貴野生食用菌也面臨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