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豐收時節,通江銀耳如花綻放。
在通江縣城各土特產門市,隨時可見操著不同口音的顧客在選購銀耳;在遍布全縣的各銀耳產業基地,收購商已經排起了長隊;在銀耳湯加工廠前,標有“京”、“陜”、“湘”、“渝”、“浙”等車牌的大型卡車駛進駛出;在各銀耳主產地村民的院壩里,耳農們攤曬著銀耳,笑得燦爛。
近年來,通江縣大力發展以銀耳為主的食用菌產業,2013年,全縣種植食用菌達3.5億袋,產鮮品達16萬噸,產值達18.2億元,5萬耳農實現增收致富。今年,全縣種植食用菌達4億袋,產值有望突破20億元。
市場好 業主投資更加積極
通江縣群山起伏,植被豐富,氣候溫和濕潤,非常適合食用菌的生長,更是銀耳的發源地,有“中國銀耳之鄉”的美譽。
2004年,通江銀耳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1年,通江銀耳搭乘“神八”遨游太空。受此帶動,通江銀耳更加暢銷全國,并遠銷日本及東南亞,價格也持續走高。
“前幾年,我在大城市工作,很多朋友聽說我是通江人,都讓我給他們帶通江銀耳。通江銀耳在外邊是高端宴席的寵兒,也是饋贈的佳品。”返鄉開發銀耳產品的公司老總楊發明說,正是看到通江銀耳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市場潛力,他毅然放棄了大型企業高管的工作,于2012年9月返回通江注冊了有機農業有限公司。2013年,該公司接種青杠椴木有40多萬斤,銀耳總產量1.5萬斤,各種銀耳產品一投入市場就大受歡迎,供不應求,實現銷售總額500多萬元。
發展通江銀耳僅僅一年,就有如此好的收益,讓楊發明對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充滿了信心:“當太空銀耳全面投產時,通江銀耳的發展將迎來最輝煌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