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當下,食用菌是繼 糧食、油料、蔬菜、果樹之后的第五大農業產業,同其他的農業產業相比,食用菌生產有什么特點?
李玉:食用菌產業是真正意義上的循環經濟。國際上對于循環經濟的定位需要符合3個“r”,即reduce、reuse、recycle,換成中文來說就是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試想現在什么經濟模式能真正符合這三個“r”呢?我想食用菌產業當之無愧——以秸稈為代表的農業廢棄物,在生產完食用菌之后再還田、再入池、再做燃料,這個過程就非常好地體現了上面我們提到的3個“r”的標準。
總結起來,食用菌這個產業的特點有5大特色:
不與人爭糧。我們都知道,喂養牲畜是需要菌種,創造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就可以了;
糧食的,不管是養牛還是養豬,不用 糧食喂養牲畜就長不大,就沒有產出,但是食用菌的生產就不需要 糧食,只要有秸稈,有 不與糧爭地。種植食用菌可以不選擇好地,對于
糧食生產來說,良田才能高產,可是食用菌不需要,只要創造合適的溫度和濕度,戈壁灘、山洞中也可以種植食用菌。與此同時,食用菌還是非常好的 糧食,菌類蛋白的質量要遠遠高于大豆蛋白,是對人體非常有益的; 不與地爭肥。菌類的種植不需要上肥,并且菌類生產中產生的下腳料還是非常好的有機肥料,用它培肥的土壤生產出來的西紅柿、黃瓜等蔬菜質量要明顯高于其他產品,就是說菌類生產不但不爭肥料,還能提供肥料;
不與農爭時。食用菌的種植不需要配合時間,任何季節,只要想種就能種得出來,這樣的話,農民農忙的時候可以不種食用菌,農閑的時候再種植,所以我說食用菌的種植是給懶漢干活兒創造條件;
不與其他爭資源。同其他農業產業相比,菌類生產是節水的。生產同比例的干物質,生產一公斤水稻的用水量是682公斤,小麥是557公斤,玉米是349公斤,食用菌的用水量只有2至4公斤,是其他作物生長幾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