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策建議
按照全省林下經濟發展規劃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未來幾年,牡丹江市就是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全域壯大林下經濟,加快林藥、林菌、林果、林菜、林禽、林畜、林蛙、林蜂等產業發展,開發森林旅游業,形成林下種植業、養殖業、森林旅游業和森林產品加工業聯動發展新格局,以林興業、以林富民、以林強企,把巨大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
1、要做好產業規劃布局。一方面,高標準編修產業規劃。突出原生態、綠色、有機的產業特點,突出產業產品市場的高端定位,突出區域資源、生產傳統、先進技術的高度融合,依托優勢錯位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用規劃引領產業區塊化、規模化、標準化、園區化、集群化發展。另一方面,抓好產業布局。突出重點,集約開發,打造“1核2帶4個基地”,形成林下經濟發展的新格局。重點是主城區鄉鎮打造森林旅游核心區;G10、G11國道沿線新建擴建一批林下經濟加工園區,帶動形成兩大林下經濟產品加工帶;東寧、穆棱、林口重點打造以大榛子、紅樹莓為主的林果產業基地,東寧、海林重點打造林菌基地,海林山市鎮、西安區溫春鎮、陽明區鐵嶺鎮等區域重點打造以黃芪、防風、五味子、刺五加、豬苓等為主的林藥基地,毗鄰森工林業局的鄉鎮重點打造林下養殖基地。同時,立足全市整體布局,合理劃分產業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明確各鄉鎮村屯的主推品種、產業布局,明確重點園區、重點基地建設進度,加快林下經濟發展。
2、要“四位一體”整體扶持推進。圍繞經營主體、基地、龍頭、品牌四個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扶持經營主體。統籌運用行政和市場的手段,重點支持能人、村集體、企業領辦創辦各類新型林下經濟經營主體,優先支持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莊園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林下經濟,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集群化擴張;強化典型示范,推廣東寧縣社會資本投資、農民地權入股合作經營模式,加速培育一批企業經營主體,帶動林下經濟向集約經營、規模經營方向發展。二是扶持產業基地。牡丹江市林下經濟有林菌、林果、林藥、林畜和林游五大重點類型,全市要繼續擴大食用菌栽培規模;擴大大榛子、紅松堅果林等堅果基地面積;每個縣(市)區都要建成山葡萄、樹莓、藍莓等漿果基地;建設刺五加種植示范園,建設林下參、豬苓等林藥基地,全市林藥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張;啟動三道關、老黑山、牡丹峰、葦子溝、亮子河五大林游景區建設,創建農家樂、采摘園、體驗園、休閑園等林游示范景點,帶動林下經濟全線鋪開。三是扶持龍頭企業。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集中包裝一批林果、林藥、林畜、林菌精深加工項目,定向引進一批生產工藝先進、加工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的林產品加工企業,壯大加工龍頭集群;加快引導現有企業轉型升級,搶抓省政府扶持林產品加工、綠色食品產業的政策機遇,依托現有企業,包裝、爭取、推進一批技改擴能項目;加大市本級財政、項目、信貸等政策傾斜力度,全力支持現有的叢茗菌業、北味菌業、中龍食品等龍頭企業擴能技改,推動全市林產品加工業由粗放型向精深加工型轉變,延長增厚產業鏈條,膨脹林下經濟總量。四是扶持品牌創建。培育具有代表性、地域性的林下經濟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提升地域特色和知名度;積極鼓勵引導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申報注冊林下經濟產品品牌,圍繞現有的森林食品品牌,創建著名、馳名商標,形成牡丹江市的林下經濟品牌梯隊。
3、深化改革創新。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放活集體林權。在已完成全市集體林權確權頒證的基礎上,研究集體林權資本化途徑,探索建立集體林權交易市場,加快集體林地流轉,制定林權抵押、貸款、融資辦法,推動資產向資本轉化,為投資主體開發林地資源創造條件。二是創新合作機制。充分利用地方國有林場資源占有率高、職工組織化程度高等優勢,與森工密切合作,通過整合資源、資本、資金、技術等要素,推廣森工林區出林地、地方出資金、科研院所出技術的合作模式,帶動更多林場職工、農民開展林下經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三是加快地方林場轉型。由管理型向經營型轉變,向經營要收入、要效益,變管林為育林、變“采山”為“種山”,大力發展產業,全力上馬項目,帶動全市林下經濟發展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