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展優勢
牡丹江發展林下經濟具備“一個優勢、五個潛力”。“一個優勢”就是森林資源富集。全市森林覆蓋率62.3%,林業用地中可適合發展林下經濟面積占林地面積40%以上。林下經濟資源儲量極為豐富,活立木蓄積量2.3億立方米,森林樹種有77種,野生植物約有2200種,可開發利用的野生藥用、食用植物有500余種,其中,喬木有紅松、冷杉、落葉松、柞樹、白樺等20多種,灌木有榛子、胡枝子、杜鵑等100多種,草本植物有1000多種,中草藥有黨參、黃芪、刺五加、三顆針等300多種,山野菜主要有蕨菜、薇菜、黃花菜等,菌類主要有黑木耳、榛蘑、榆黃蘑、元蘑、松茸等,還有黑熊、野豬、狍子、鹿等具有經濟價值的動物幾十種,被譽為黑龍江省“天然基因庫”,是發展林下經濟的理想之地。“五個潛力”:一是產業發展空間大,全市適合發展林下經濟的林地達到400多萬畝,已開發利用面積不足3%;二是品質增值空間大,黑木耳、大榛子、葡萄、滑子蘑、紅樹莓、黑豆果等林產品數量大、品質優,多數是“原字號”走向市場,產品系列開發、精深加工有待做大做強;三是結構調整空間大,林下經濟以種植為主,林下養殖、森林旅游等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四是效益增長空間大,全市400萬畝適宜開發林地,平均畝產值僅千元左右,如果全部得到有效開發,達到吉林省林地畝產值3000多元水平,產值將超過120億元,如果達到遼寧省林地畝產值5000多元水平,產值可超過200億元;五是龍頭帶動空間大,叢茗菌業、北味菌業、中龍食品等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市場前景好,輻射面逐年增大,以龍頭企業帶動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潛力較大。
三、存在問題
當前,我市林下經濟雖然取得長足的發展,但存在的四個問題制約林下經濟快速發展。一是部分產業發展慢。主要體現在三個產業上森林游還沒有形成規模效益,我市旅游線路上雖然開發了三道關、牡丹峰等森林旅游線路,但旅游線路短、景點特色不突出,與伊春五營國家森林公園比影響力明顯偏弱;林蜂產業規模雖然在省內靠前,但生產規模比2005年還有略有下降;林蛙產業雖然產量達到67噸,但產量比2005年減少7噸。二是產業層次低。目前,我市林下經濟還主要是以種養、采摘為主,外銷的主體還是初級原料,如我市林藥近70%銷售到外地、外省。三是龍頭企業帶動力仍顯偏弱。由于林下經濟大部分產品生產周期相對較長,投入費用大,雖然部分企業參與其中,但帶動力仍然不足,如東寧綏陽林業局部分林農及林場職工有發展林下經濟的想法,但沒有龍頭企業帶動及相應的補貼資金,積極性不高。四是專業人才匱乏。在農村發展林下種養殖是辛苦活、技術活,工作累、要求高,一方面很多農村年輕人寧可在城里打工掙小錢,也不愿干農村活,如我市寧安三陵鄉三星村20-55歲左右的村民全部在外打工,孩子隨父母就近上學,村中僅剩不到50個老人留守村中;另一方面現有的農林科技人員知識老化,對農業和林業結構調整、高新技術應用、產業化建設等領域新技術推廣乏力,難以滿足林下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