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光照射下,烏黑的木耳從菌袋孔中冒出,朵大而肥厚,用手一觸,質地柔軟有彈性。近日,位于平定縣張莊鎮北陽勝村的黑木耳基地,農民們正忙著采摘晾曬黑木耳。“俺村的黑木耳基地已由最初的5畝擴大到12畝,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進來,成為他們增收的新渠道。”基地負責人郭寶君說道。
北陽勝村是一個純農業村,全村耕地有1024畝,以種植玉米、谷子為主。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村支“兩委”于2011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新研種植有限公司。2012年,在公司的帶領下,北陽勝村開始試種黑木耳。經過兩年發展,全村現已擁有12畝黑木耳種植基地。郭寶君介紹,公司負責黑木耳的菌種培育,農戶只需將接種后的菌袋放置在自家田地里管理,等黑木耳出菇后,將鮮菇采摘晾曬成干貨,由公司收購,再統一銷往和順等地區。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一方面是為了保證黑木耳的產量,同時還可以幫助農戶避免市場價格風險,讓他們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省心。
近期正值黑木耳的成熟采摘期,在郭寶君的帶領下,記者來到黑木耳種植基地。一眼望去,數千只菌袋在田間地頭依次排列著,整齊劃一。“今年雨水還算充足,氣候濕潤,而且晝夜溫差適宜,黑木耳的長勢比去年還要好。”郭寶君說道。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植一畝玉米,產值在1000元左右,刨去必要的花銷,收入大概有500多元。而種植一畝黑木耳,純收入有8000余元,年景好的時候能上萬元。而且黑木耳一般在春秋兩季生長,采摘期大概在2至3個月,剩余時間農戶還可以種植大田蔬菜等作物。
今年,北陽勝村在新研種植有限公司的帶動下將大范圍推廣黑木耳種植,爭取每家每戶都能種植。公司還準備將廢棄的菌袋回收利用,制作成生物顆粒燃料銷售,進一步拓寬農戶的增收渠道。“以前廢棄的菌菇袋大部分被丟棄,不僅占地方,還給周邊環境造成很大污染,如果能將廢棄菌袋變廢為寶,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郭寶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