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沒看到相關檢測報告
白云區的第一養菇大戶楊柱業對這一做法非常氣氛,也非常無奈。他說,草菇完全是被誤解了,也被媒體給害了。因為此前有媒體披露,說草菇養殖比養豬場的污染還高,對此他一路言辭激動,主動帶著記者到他的養菇場參觀。
根據楊柱業的介紹,種植草菇需要用到水的時候不多,一是用水泡棉花和稻草,另外就是用水沖洗菇房。最主要的污染就是在浸泡棉花的時候會加入一點石灰,將草菇的生長環境調至弱堿性,這個時候會使得有限的廢水偏堿,同時每一批草菇在20天收割后要沖洗一次,會有一些廢水可能會偏堿。“但都是偏堿性,報紙說是強堿性。還說草菇污染比養豬場還厲害。你自己看,這里哪里會有污染?稻草和棉花會有污染嗎?記者還說草菇要用糞便泡,你用糞便泡過之后能種出草菇出來看看……”楊柱業說,他至今沒有看到對他養菇場廢水的檢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