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食用菌龍頭企業家:
您好!首先感謝您對中國食用菌產業的辛勤付出和貢獻!我們是一家專注于食用菌品牌與營銷的團隊,專注食用菌領域5年,也接觸了很多行業內的資深人士,包括一些食用菌龍頭企業家。我們同您一樣,熱愛著這個行業,也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問題。很多食用菌企業雖然規模龐大,但一些基礎的品牌與營銷工作幾乎為零。在過去,我們拼產能就可以迅速擴張,但現在,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環境,很多食用菌企業品牌意識崛起。在產品高度同質化的食用菌市場,誰能征戰品牌高地,誰就能搶奪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心智。我們這次本著與您共同探討的目的,與您分享現在做食用菌品牌的一些心得,希望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
診脈食用菌企業的五大難題——
難題一、以產定銷的時代結束了!食用菌消費量增速下滑,如何打破銷售瓶頸?
隨著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鎮居民對于滿足基本生活水平的初級農產品需求進入低速增長階段,短缺經濟的以產定銷時代告一段落。2014年,隨著八項規定等一系列措施的出臺,全國餐飲行業出現負增長,同樣拉低食用菌的消費增速。
我們在接觸山東一家企業的時候,企業領導一臉愁容的跟我們說:“以前,經銷商都求著我們上貨,給不給他還得看我們,現在我們都必須主動出去談渠道,找經銷商,真是時代不同了啊。”以前的食用菌企業基本沒有銷售,有的只是出單員,結算員,而現在發現企業嚴重缺少銷售和營銷的人才。有的企業從牛奶、火腿腸等快消品企業招聘來營銷人才,發現并不對路。這說明,食用菌行業其實既不同于快消品,又不同于普通農產品,是一個極其特殊的行業。它既需要品牌溢價的打造,搶占終端份額,又脫離不開農產品本身的大流通命運。
難題二、價格行情已持續低迷,如何解決利潤問題?
由于產品知名度不高、附加值較低,各個企業的食用菌產品充斥于主要城市的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不得不陷入曠日持久的價格戰。企業無力支撐更多的新品研發 和市場培育,只能寄希望于“剩者為王”。但是,我們同樣看到在其他農產品領域,出現了一些逆勢增長的高利潤的奇跡:雞蛋市場出現了“德青源”、“咯咯噠”品牌,雖然品牌雞蛋整體份額不到10%;蔬菜市場出現了“五行”、“七彩莊園”和“小湯山”品牌;水果市場里也出現了品牌,有“三海瓜園”、“阿栗”和“金絲娘”,雖然品牌價值不及一個來自新西蘭論個兒賣的ZESPRI佳沛奇異果;米面市場出現了“北大荒”、“五常”、 “古船”、“湖雪”,還不強勢,相比日本大米“越光”和“一見鐘情”每公斤售價近百元還脫銷,令人汗顏;就連不起眼的粉絲市場已經有“龍口”品牌叫響……
難題三、如何跳出鮮品的同質化競爭,打破品牌價值升級的壁壘?
工廠化食用菌品類仍以金針菇、真姬菇、白玉菇、杏鮑菇、雙孢菇為主,而對更多更新的產品開發力度遠遠不夠,導致市場的開拓與保護也不到位。食用菌的包裝、運輸、保鮮要求高,現階段的生鮮包裝導致流通和銷售周期較短,無法進行有效的供應管理和市場運作。
食用菌的傳統生鮮農產品向休閑食品的轉型升級不夠迅速,向食用菌的飲品和保健品的延伸仍規模較小。
難題四、區域龍頭初步彰顯,如何在競爭廝殺中占穩腳跟?
食用菌行業具有較明顯的區域性特點,一般500-800km以內的市場由于能夠實現當天到達,被稱為“鮮品市場”。一旦超過該范圍,就會因為產品鮮度及運輸成本等因素而處于劣勢。目前各主要廠家只能在區域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尚不存在全國范圍內的主導品牌,但是隨著全國布局的進一步深化,將會出現一批全國性的行業主導品牌。
難題五、如何通過企業形象、品牌形象、產品形象的一體化包裝帶動銷量?
近年來,市場的反饋多來自對包裝、支持物料是否滿意。很多企業主發現食用菌品牌及產品的包裝原來是不次于生產的大問題。而品牌形象是一套科學的系統,盲目更換有可能導致市場突然滯銷。某龍頭食用菌企業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本來銷量很好的鮮品,突然銷量下滑。企業領導找到我們,我們進行了多個經銷渠道的走訪,最后發現原來是包裝出了問題。在很多面臨上市的企業中,企業形象的塑造也越來越得到重視,我們最近接觸了很多企業,都需要做展廳、網站、宣傳片、宣傳冊、產業園等一系列規劃和制作,為尋找風投或與合作伙伴洽談,開始360°的全面打造企業形象,尤其是出口型和面臨上市的企業,面子工程必須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