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利州區白朝鄉森林資源豐富,種木耳香菇的歷史悠久,這些都是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天然優勢,但要把“靠天收菇”的小打小鬧發展為大規模的產業,并非易事。“前年,看到楊猛他們那些大戶一年種菇收入幾十萬,真的心熱了。”近日,馬家村三組建卡貧困戶周善強告訴記者,他當時想跟著搞香菇,自家也有林木資源,但苦于沒啟動資金,只能“望菇興嘆”。
由望菇興嘆到喜獲豐收,這是一個艱難而幸福的創業心路歷程。這其中,黨委政府的扶持功不可沒。
黨委政策扶持是開路先鋒。鄉黨委、政府實施了林業資源就地轉化戰略,把食用菌作為該鄉主導產業,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在法律法規范圍內,優化辦理發展食用菌自用材審批手續。
黨委資金扶持是雪中送炭。路子有了,啟動資金是關鍵。鄉黨委和政府為破解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發展食用菌的啟動資金瓶頸,為種植食用菌的農戶補助一定的資金,鄉政府按每袋1.5元的補助標準,帶動全鄉400余戶發展食用菌,還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
黨委技術支持是“六脈神劍”。合作社負責人楊猛說,為了確保食用菌產量與品質,不僅管護技術有專人指導,合作社還統一向村民提供接好菌種的袋料。拌料、裝袋、滅菌、接種等工序由合作社嚴格按技術規程,統一完成。村民拿到袋料后只需管護與采摘就行了。
黨委扶持可謂天時,利州區白朝鄉的食用菌得地利,品質優良是前提,而群眾的致富熱情和鉆研精神更是不可或缺的人和因素。比如,楊猛試種地栽香菇成功,填補了夏季香菇市場的空白;王欽江、歐維勇還成功開辟網絡銷售平臺,實現白朝食用菌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王欽江自制靈芝菌種成功,告別了菌種受制于韓國人的局面,合作社對村民的技術與市場引領作用更加突顯。
總之,天時地利人和,是我們事業成功的三大必要因素,廣元市利州區白朝鄉黨委充分合理利用了這三大因素,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美麗幸福的鄉村寫在每個人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