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去年種了8個大棚,16萬袋木耳,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眼下,正是秋耳下地劃口擺放的時節,黑龍江省東寧縣木耳種植大戶石長友每天開著轎車從家里趕往大棚為秋耳種植忙碌著。而在東寧縣,像石長友這樣的“兩棲”農民——冬天住在縣城,農忙時開著車種植木耳,還有很多,他們通過種植木耳富了起來。而這得益于東寧縣舉全縣之力,推進黑木耳產業發展,探索出了一條以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為核心,通過不斷延伸產業鏈拉動縣域經濟整體發展之路。
提起東寧,“黑木耳”不得不提及。該縣是“全國綠色農業黑木耳示范基地縣”、“全國食用菌十大主產基地縣”、“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十強縣”、“中國黑木耳第一縣”,也是中國食用菌協會黑木耳分會會長單位。依托黑木耳產業,2009年,東寧率先成為全省首個“農民人均純收入萬元縣”,四年來,農民人均純收入一直穩居黑龍江省第一位,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特色產業富民增收的示范樣板。
一組數據足以說明東寧縣木耳產業的分量。2013年,東寧縣黑木耳生產規模12億袋,干品總產量5.7萬噸,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產值36億元,僅此一項助農人均增收1.71萬元,成為全縣第一富民支柱產業。
東寧縣還獨創了越冬栽培、秋春連作、棚室掛袋、春耳秋管等10多項新技術新模式,發明和改進了房式蒸菌鍋、多功能刺孔機、新式裝袋機等20多種生產機械,建成菌種廠3家、菌包廠29家,菌種的供應能力和菌包的工廠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育了德金系列、草優、小密豐等10多個優質菌種,制定了無公害和綠色黑木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并被全國各地廣泛采用,大幅提升了質量、單產,降低了生產成本,引領產業初步走上了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不斷完善了雨潤綏陽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功能,642個門市全部招滿,銷售網絡覆蓋全國各個大中城市,2013年黑木耳交易量可達2.5億公斤,占全國總交易量的三分之二,交易額120多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黑木耳批發市場和集散中心。同時,東寧成立了全國首家黑木耳生產資料交易大市場,入駐企業和經銷店140戶,經銷所有黑木耳生產所需的投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