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東寧的黑木耳產業配套加工,已經劃分出了三個層次。一是黑木耳生產機械的加工,東寧縣已發展篩料機、拌料機、裝袋機、窩口機、滅菌鍋爐、接菌器具、刺孔機等木耳機械加工廠14家,產品供不應求。二是黑木耳食品的加工,東寧縣已發展宏福山珍、北域良人、益源食品等加工企業18家。全國最大的雨潤黑木耳加工廠已建設干品包裝、腌漬即食和深度提取三條生產線,全部達產后,年可加工黑木耳2萬噸,實現產值40億元,利稅1.6億元。三是黑木耳廢棄菌袋回收加工利用,東寧縣已建成順捷碳業、天施恩有機肥、祥豐塑料顆粒等8家菌袋回收加工企業,年回收菌袋3億袋。同時,投資2.7億元的鼎勝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已奠基啟動,投產后將對東寧及周邊縣市的廢棄菌袋全部回收利用。
如今,黑木耳產業已經成為東寧縣一張靚麗的名片。在今年的東寧縣十五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上,縣委書記李大義用“提檔升級”和“六化”戰略的字樣表述發展黑木耳產業的構想。東寧縣將以推動全產業鏈協調發展、加速產業提檔升級為目標,大力實施“六化”戰略,持續鞏固全國黑木耳第一縣地位。實行標準化,制定完善推廣黑木耳菌種、菌包、栽培技術、產品質量等技術標準,使其成為國家標準。引導集約化,堅持“減量、提質、增效”原則,將總量控制在10億袋以內,提升黑木耳園區設施水平,實現效益倍增。提升科技化,扶持縣食用菌研發中心建設,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攻關,提高新菌種、新技術、新機械的自主研發轉化能力。推動工廠化,以黑尊、佰盛為重點,扶持建設大型菌包、菌種廠,力爭工廠化率達到50%以上。實施品牌化,放大“東寧黑木耳”地標品牌效應,力爭3年內培育5個著名商標,“雙枒子”、“綏陽耳”等著名商標晉升為國家馳名商標,拉動東寧黑木耳搶占高端市場。提高組織化,堅持政府引領與協會驅動雙軌并行,協力提升產業的組織化水平。同時,加快國家黑木耳質檢中心建設,建立黑木耳質量安全監控檢測追溯體系,聯網監控全縣栽培基地和批發大市場,對符合“六化”生產標準的基地、業戶進行誠信授牌和監督,確保黑木耳質量安全。
據了解,通過“六化”的推進,到2018年,東寧縣力爭黑木耳年產值達到50億元,直接拉動農民人均增收2.7萬元,黑木耳的食品加工率從目前的4%提高到20%,并形成產品的精深開發規模,打造一批高端產品,培育馳名商標1個以上、著名商標5個以上,形成30億元的年加工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