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正在采摘香菇 記者 劉玉軍 張燕偉 攝
廣靈縣雁飛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位于壺泉鎮,距縣城不遠。記者一行驅車從縣城出發向北行,走在鄉間路上,入夏的田園風光令人心醉。沒走多久,就看到一排排塑料大棚在陽光下閃耀,那就是雁飛合作社種香菇的基地。
走進雁飛合作社,隨處可見電機調控的先進暖棚一字排開,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大棚里,一廂廂菌棒、一個個菌袋整齊有序,一朵朵香菇如花一樣綻放。
“這里海拔高、氣溫低,很適合種香菇。我和當地一農民合租了8棟大棚,每天工作就是看溫度、澆水,之后就是采菇。一個大棚一年下來收入2萬元,還沒風險……”說起香菇,來自重慶豐都縣的種植戶向澤英抑制不住喜悅。向澤英今年43歲,已種了20多年食用菌,前幾年她來到廣靈,覺得這里是塊“風水寶地”,就留下來種香菇。
據雁飛合作社的技術員劉雁軍介紹,這個合作社由當地人趙斌2011年帶頭搞起來的,趙斌已種植了30多年的蘑菇,在蘑菇種植圈中名氣不小。他通過了解政策,并在縣里和鎮里的幫助下成立了合作社,如今已建起1000棟大棚,有20家農戶加入進來。
劉雁軍告訴記者,他們最初種植食用菌,規模小,品種多,當時種了平菇、白靈菇、杏鮑菇等很多菌類,結果增加了管理負擔,效益也不明顯。后來通過市場調研,及時轉型調整,最終只種了香菇一個品種。如今一個菌棒每年出5茬,1000個大棚有近60萬菌棒,收益可觀。
劉雁軍說,他們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三合一的模式,由公司免費提供菌棒、大棚和技術,并負責統一回收、銷售,農民只管種植和采菇。這樣既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又降低了風險。公司不僅帶動農民致富,還解決了用工問題,實現了規模化種植,年收益近7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