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榕生物在申報稿中坦言,若因居民消費習慣變化導致金針菇消費量下降,或由于市場競爭導致金針菇市場價格大幅下降,公司將面臨因產品過于集中導致業績下降的風險。
或許在很多投資者的眼中,申報稿中的風險提示,只是例行公事,但實際上,食用菌行業的風險已經出現。
與雪榕生物主營業務十分相似的星河生物(300143,SZ)(2013年金針菇產品占營業收入52.78%,真姬菇占營業收入26.69%),在2012年業績出現明顯下滑,2013年度更是出現1.63億元的虧損。
星河生物在2013年報中表示,伴隨著食用菌工廠化產量的提高,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產品價格持續下滑,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國內幾個主要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金針菇價格僅為2012年同期均價的78%,扣除運輸費用和經銷商利潤后,生產廠家的收益所剩無幾。而食用菌工廠化行業競爭激烈,金針菇等工廠化鮮品食用菌市場價格在低位徘徊的月份較多,星河生物產品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產品毛利率大幅下降,使公司陷入內外煎熬的困境。
高毛利率引人注目
結合食用菌行業以及競爭對手星河生物的經營狀況來看,雪榕生物在行業寒流中,依舊能夠保持業績的穩定。但疑問也由此產生,雪榕生物為何擁有明顯超過同行的盈利能力?《每日經濟新聞》梳理公司招股說明書后發現,高毛利成為公司的法寶。
2013年,雪榕生物占營收比例近85%的產品金針菇,其毛利率達到28.39%。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星河生物2013年金針菇產品的毛利率僅為3.07%。也就是說,同是兩家食用菌行業的領軍企業,金針菇產品的毛利率卻相差8倍,令人驚訝。
對此,雪榕生物進行了對比和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