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射陽縣食用菌協會:去年射陽縣菇農投料20萬噸,產量26萬噸,總產值10億元以上,菇農實現收入5.4億元,戶均純收入4-6萬元。
射陽縣食用菌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全縣食用菌產業投料量相對集中。四明鎮有不少菇農投料量達到10萬斤以上,該鎮文明村二組陳軍、八組戴其榮投料量分別達到11萬斤和13萬斤。根據全國食用菌市場行情,食用菌產品消費空間仍然很大,由于個體投料量增加,經濟效益隨之增加。海河鎮宏豐村有不少菇農經多年育菇發了財,已在蘇南買房定居。范衛東、范衛兵兄弟倆已在蘇州昆山買房定居。劉志行、劉宏兵等菇農生產的平菇產品已進入上海超市。千秋鎮億林食用菌種植場,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產銷策略,由金針菇調整為秀珍菇,一期投料接種40萬袋,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等地。四明鎮雙飽菇生產基地,菇棚面積3萬平方米,去年生產雙孢菇30多萬斤,每噸售價1萬元以上,該產品主要銷往蘇、錫、常等經濟發達地區,經紀人上門拿貨,該產品目前成為市場搶手貨。
射陽縣食用菌協會為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去年縣食用菌協會組織食用菌業界專家學者分別到四明鎮文明村、海河鎮宏豐村進行培訓。為解決菇農“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忘記”的實際情況,每到一地,把培訓的重點及關鍵技術都用一張“明白紙”發給在場菇農。共印發科技“明白紙”10000余份,其培訓方法得到省食用菌協會的充分肯定。今年高溫季節,我縣菇農外出育菇運輸受阻,協會及時出具鮮活農產品證明,菇農避免了不應有的經濟損失。縣食用菌協會工作人員經常深入菇棚及育菇企業或用電話和在外育菇的菇農取得聯系,進行多方位的調查研究,及時準確向菇農傳遞食用菌市場信息和發展趨勢,有效推進了我縣食用菌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我縣絕大部分菇農在外地育菇,技術指導、宏觀調控等工作抓起來難度較大,縣食用菌協會利用發給全體菇農一封信和一個短信形式,宣傳開展無公害生產的好處,使用高毒高殘留藥劑的危害,推薦16個無公害藥劑新品種,經一系列措施的落實,高毒高殘留藥劑在食用菌生產上使用呈現越來越少趨勢。經檢測,射陽縣食用菌的產品絕大部份都屬無公害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