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設現代農業和生態文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我國農業發展正面臨著資源緊缺與消耗加大的雙重挑戰,對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提出了迫切需求。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都把農業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每年國家都有約2000億元資金用于扶持農業,其中生態農業是一大重點。“我國人多地少,資源稟賦不足,農業發展地域空間小,并且隨著城市化、工業化推進,農業優質資源外溢已成客觀事實,所以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堅持走高效生態農業的路子。”山西澳坤量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坤公司”)董事長李學功語重心長的一席話,讓人們深刻感悟到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永續發展的根本戰略選擇,切實推進現代生態農業建設需要政府、農民及各行各業的齊心協力。
產業轉型中的靚麗風景
“生態農業是一種合理開發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生產良性循環的生產方式。”在接受采訪時,李學功開門見山地表示,所謂現代生態農業,簡單地說,就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生產與管理以及運營方式,吸收中國傳統農業之精華,適度并安全使用化肥、農藥,實現“高效、優質、高產、安全、生態”的農業。
李學功的觀點得到了眾多業內人士的認同。有專家就指出,中國農業目前的現狀是優質耕地日益減少,農業勞動力處在數量和結構性調整階段,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速度與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協調不力。“建設好現代生態農業是解決好這些問題的關鍵環節”。
山西,作為中國最為典型的資源性省份,一直以來,擺脫“一煤獨大”的呼聲不絕于耳。
近年來,山西省政府為了引導煤企順利轉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關于做大做強農產品(000061,股吧)加工龍頭企業的意見》指出,要積極引導資源型企業,特別是已退出煤焦領域的企業,投資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民間投資轉向生態農業,將享受一系列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投資額在5000萬元以上的,均可享受“省級龍頭企業”的政策待遇。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農業成為投資熱點。
此外,山西省還根據農業資源的特點和優勢,堅持以生態農業、品牌農業和信息農業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導方向,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循環型農業、標準化農業和綠色農業,不斷提高農業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構建節約型農業產業體系,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正是在諸多利好的政策方針指引下,2004年,李學功注冊成立山西澳坤量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該公司已擁有資產2.6億元,員工310余人,是山西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生產珍稀有機食用菌杏鮑菇鮮品、深加工,有機生物菌肥、有機蘋果及其他有機轉換產品。澳坤量子食用菌系列產品商標注冊為“澳光”,有機菌肥商標注冊為“澳坤”,并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機食品認證、有機轉換基地認證。
澳坤公司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了相關人士的關注。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來澳坤公司調研時,就提出了殷切期望:“要轉型發展,就要建成全國、全省最大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加工基地。”“從農業發展模式來看,有兩方面值得注意:一方面,國家全力推行集約化,使在有限的農用空間中產生其最大的農業生產力,從而提高土地用于農業生產的效率。另一方面,保護穩定的生物多樣性、生物個體的總量,使其在穩定水源、優化土壤和調節氣候中發揮重要的生態功能。同時更進一步限制和排除非農業活動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以最低的代價換取最高的生態價值。”李學功認為,澳坤公司之所以發展勢頭迅猛而且具有可持續性,得益于當初公司領導層對于發展生態農業核心內容的深刻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進軍生態農業的初期,李學功的親人和朋友都不理解他的做法,認為搞農業沒有發展前途,賺不到錢。但李學功堅持了自己的決定,始終堅信生態農業在中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結果,情況很快發生逆轉。2008年,山西省及臨汾市對當地煤焦產業進行了新一輪的大整頓,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煤焦企業被無條件關閉。由于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和國內經濟出現的衰退,煤炭市場結束10年黃金行情,轉而開始持續下挫。進入2013年,煤炭價格加速回落。煤炭主產區山西,整體經濟面臨嚴峻考驗。
時間是檢驗成果的最好尺度。“澳坤公司采用邊建設邊生產的模式,一期工程于2008年8月份投產,日產杏鮑菇約2噸,2009年5月份擴產到日產3噸,2010年1月份擴產到日產5噸,2011年3月份擴產到日產10噸,2012年5月份擴產到日產15噸。”如今,澳坤公司的蓬勃發展與煤炭業的嚴峻形勢形成鮮明對比。
在喜人的形勢面前,李學功并沒有放下開拓的腳步。
壺口鎮位于吉縣縣城西37公里,為聞名遐邇的世界第一大黃色瀑布—黃河壺口瀑布所在地,具有蘋果、旅游、生態、養殖四大農民增收產業。蘋果是該鎮農民生活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當前,壺口鎮已與澳坤公司建立合作關系,著力打造1萬畝有機蘋果種植基地,將帶動1000余戶果農致富。該項目在李學功的奔波下,有10名博士級高科技人才先后加入到研發隊伍之中,利用澳坤公司種植杏鮑菇、雙孢菇、雞腿菇等,采摘后的廢菌包再次加工生產變廢為寶,變成含有大量有益菌群的高效多能生物有機肥和復混肥,發展農業循環產業鏈,大大促進了當地果業的長期發展。
變廢為寶見證奇跡
“被臨汾市政府列為市級轉型綜改重點標桿企業和市級轉型綜改試點項目單位,是省、市、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市、區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臨汾市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全國質量誠信AAA級品牌企業……”提起澳坤公司所獲得的眾多榮譽,公司員工們滿臉自豪。
榮譽背后,澳坤公司發展的“核心秘密武器”是什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生態可以為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源源動力。”快人快語的李學功一語道破天機,
多年來,澳坤公司一直依靠高科技的手段與理念“變廢為寶、點石成金”。公司以農作物“邊角料”為原料,選用先進的科學配方,采用工廠化生產的方式,生產出味道好、價值高的食用菌杏鮑菇。“杏鮑菇是近年來開發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藥用、食療于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鎂、銅、鋅等礦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人體具有抗癌、降血脂、潤腸胃以及美容等作用。”多位澳坤公司的經銷商向記者表示,“杏鮑菇是我國工廠化食用菌家族中的新秀,由于其質地脆嫩,具有一股淡淡的杏仁香味,適合保鮮,加工和烹調,深受消費者歡迎。”“澳坤公司選擇了大力發展杏鮑菇這一健康朝陽產品,可見其領導層頗具遠見卓識。”業內專家表示,食用菌作為21世紀朝陽產業,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無污染,無公害。而且食藥兼用的優勢,市場消費量逐年擴大。
對此,李學功解釋了當年對產品定位的初衷:“之所以將食用菌列為公司的重點產品之一,是因為食用菌生產具有高效益、低耕地占用、低用水的特征,兼具點草為金、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等優勢。食用菌生產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不與其他行業爭資源,符合我國國情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杏鮑菇有杏仁般的香甜、鮑魚般的口感,被稱為平菇王。但是,杏鮑菇比較"嬌氣",在生長過程中對溫度、濕度等環境要求比較高。這對技術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澳坤公司的技術負責人說,澳坤公司生產流程中的拌料、裝袋、滅菌,到智能化無菌冷卻室進行冷卻、無菌接種操作平臺進行接種,再到智能恒溫出菇房進行發菌、出菇,最后到工廠化出菇、流水線加工、包裝。每一個步驟都充分體驗出了高科技的理念。
- 下一篇:津市年產5000噸杏鮑菇工廠化栽培項目投產
- 上一篇:農民信箱讓礱糠與蘑菇“牽手”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