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農忙時節,令人頭疼的秸稈在肥西縣花崗鎮的丁倫保那里都變成了寶——用來栽培食用菌。
6月21日上午,在丁倫保的食用菌種植基地的一個大棚里,記者看到百余個捆扎整齊的草垛上,有些平菇已鉆出來。丁倫保告訴記者,這就是他發明的“利用長稻麥草秸稈立體高產栽培食用菌”技術的具體應用。這種技術利用稻草、麥秸等農作物秸稈作為蘑菇培養基使用,秸稈用完后還能作為肥料。
今年54歲的丁倫保是個“蘑菇癡”。1983年他從安徽農業大學園藝系畢業后,在家鄉租了幾間空房種蘑菇,開始了創業路。經過一番艱苦打拼,他于1993年注冊成立安徽天都靈芝制品公司,開發生產靈芝、茶樹菇、金針菇、平菇等食用菌產品,先后在肥西、六安、黃山等地建立十個食用菌生產基地。在他的幫扶指導下,超過3000名農戶通過發展食用菌栽培而致富,他成為了鄉親們心中當之無愧的“蘑菇大王”。
2010年8月的一天,丁倫保不幸遭遇車禍,造成左手臂殘疾。經過調整,丁倫保走出了陰影,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研制新產品和新技術上。幾年來,他攻克20多個蘑菇栽培難題,開展6項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申請到多項發明專利,其中,“利用長稻麥草秸稈立體高產栽培食用菌”技術,為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開辟了新途徑,通過省科技廳成果鑒定,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目前該項技術輻射到了8個省36個縣,受益農民15000戶,創產值8600萬元。
自身的經歷使丁倫保熱心幫助殘疾人。他的公司目前招納20多名殘疾人,有的殘疾人在基地承包大棚,在他的指導下進行創業。丁倫保告訴記者,他制訂了幫扶殘疾人3年計劃:3年內培訓500名殘疾人,解決100名殘疾人就業,幫扶200人創業,讓更多的殘疾人朋友勤勞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