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搞科研 獲譽“灰樹花之父”
韓省華到慶元后拼命工作,在為慶元香菇“正名”的同時,在科研和普及科學技術兩方面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反復試驗,韓省華發現傳統的椴木栽培,100公斤木材只能產1.2公斤菇,而將100公斤木頭粉碎后裝袋栽培可產10公斤菇,縣里領導得知這一成果后,大力支持要求推廣這一新技術。韓省華和同事整理了一本100問的小冊子,菇農人手一冊,把這一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開來。
1986年,慶元成立食用菌研究所,韓省華被任命為副所長,他跑遍了慶元的原始森林采集野菌,斗膽品嘗過上百種野生菌。從這些菌中一樣樣比較,一次次試驗,選育出多個食用菌優良品種:牛肝菌、鵝膏菌、雞油菌、長根菇、灰樹花、金針菇、大杯柄……在推廣優良菌種的同時,還開始了對產品深加工的嘗試,香菇多糖、熟化香菇粉、銀耳罐頭、鹽漬灰樹花等一個個新產品脫穎而出,韓省華付出的心血有了豐厚回報。
1988年,韓省華在吉林長白山和慶元百山祖先后采到多枚野生灰樹花,并首次發現了它的菌核現象,菌核分離后得到10多個新菌株,其中表現最好的菌株成為目前國內栽培的當家品種。韓省華和同事承擔了省科委“灰樹花栽培高產技術”項目,并在項目完成后成功推廣了這一技術,現在灰樹花已成為慶元僅次于香菇的拳頭產品。韓省華還與浙江大學合作成功開發了灰樹花多糖產品——保力生。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香港召開“國際菌蕈學及菌蕈產品會議”,保力生被列為全球開發的6種多糖產品之一,國內外一些專家稱韓省華為“灰樹花之父”。
韓省華到慶元后拼命工作,在為慶元香菇“正名”的同時,在科研和普及科學技術兩方面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功。通過反復試驗,韓省華發現傳統的椴木栽培,100公斤木材只能產1.2公斤菇,而將100公斤木頭粉碎后裝袋栽培可產10公斤菇,縣里領導得知這一成果后,大力支持要求推廣這一新技術。韓省華和同事整理了一本100問的小冊子,菇農人手一冊,把這一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開來。
1986年,慶元成立食用菌研究所,韓省華被任命為副所長,他跑遍了慶元的原始森林采集野菌,斗膽品嘗過上百種野生菌。從這些菌中一樣樣比較,一次次試驗,選育出多個食用菌優良品種:牛肝菌、鵝膏菌、雞油菌、長根菇、灰樹花、金針菇、大杯柄……在推廣優良菌種的同時,還開始了對產品深加工的嘗試,香菇多糖、熟化香菇粉、銀耳罐頭、鹽漬灰樹花等一個個新產品脫穎而出,韓省華付出的心血有了豐厚回報。
1988年,韓省華在吉林長白山和慶元百山祖先后采到多枚野生灰樹花,并首次發現了它的菌核現象,菌核分離后得到10多個新菌株,其中表現最好的菌株成為目前國內栽培的當家品種。韓省華和同事承擔了省科委“灰樹花栽培高產技術”項目,并在項目完成后成功推廣了這一技術,現在灰樹花已成為慶元僅次于香菇的拳頭產品。韓省華還與浙江大學合作成功開發了灰樹花多糖產品——保力生。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香港召開“國際菌蕈學及菌蕈產品會議”,保力生被列為全球開發的6種多糖產品之一,國內外一些專家稱韓省華為“灰樹花之父”。
自主創業來杭州 白手起家再發展
1999年,為慶元貢獻了美好青春的韓省華來到杭州,白手起家開始了他在杭州的創業之路。初到杭州,他干的第一份活是銷售慶元產的各種鮮菇,租了一輛三輪車,跑街串巷,費盡口舌向飯店大廚、食堂主管、超市店長、市場商販和市民講解菌菇營養、烹飪方法,把慶元的好產品推銷到客戶那兒。不久,兩輛三輪車也忙不過來了,韓省華買了一輛小貨車三班倒送貨,兩年時間,慶元鮮菇在杭城打開了銷路。2001年,韓省華注冊成立了集科研、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杭州華丹農產品有限公司”,先后在杭州多地搭建了幾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又在慶元和外省建立了生產加工基地,常年按不同季節供應20多種食用菌。
到了杭州,韓省華在科研上仍然傾注了大量心血,從2002年公司承擔國家星火計劃“高效珍稀食用菌技術推廣與深加工”項目算起,完成了“珍稀食用菌安全高產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等30多個科研項目,寫出了《靈芝培育與食用》、《灰樹花生理生態的研究》 等著作和論文,先后獲得16項國家專利和多項各級政府的科技進步獎。韓省華也獲得中國青年科技創業獎、中國食用菌行業優秀科技人才、杭州市先進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食用菌栽培中對培養料還須經過高溫高壓或100℃下24小時以上的滅菌處理,費時、費力、費能源,他經20多年努力研究出了能夠在85℃條件下,只需5個小時就能達到滅菌效果的促酵劑。此項技術能為我國食用菌生產者節省一半以上的能源和勞動力。
2009年,韓省華在華丹公司建立了“浙江省食用菌種質資源庫(中心)”,他將收集的野生菌逐個進行馴育,如今市場常規的小白菇、灰樹花等都是他為主馴育出來的。2010年,他又投入350多萬元建設浙江省食用菌精品園區。韓省華在采訪中表示,杭州這座城市給了他創業成功的機遇,他一定會用更辛勤的勞動來報答這座城市,并為浙江和全國的食用菌產業發展貢獻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