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至8日,天麻專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周鉉教授,再次回訪他32年前曾在此致力于天麻實驗的小草壩,為當地的天麻開發傳經送寶。
周鉉教授今年已是85歲高齡。1966年至1979年的13年里,他在小草壩進行天麻無性、有性繁殖實驗獲得成功,從此改寫了天麻只能野生不能種植的歷史,他因此被稱為中國天麻有性繁殖法的創始人。
周鉉教授說,再次回訪“天麻之鄉”小草壩進行技術指導,心里特別激動。雖然已是高齡,但周教授依然堅持頂著烈日來到小草壩鄉烏芭林天麻種植基地、昭通天麻研究所、昭通天麻制種廠察看和了解情況。走進繁殖室,周教授邊看邊聽取天麻研究員作情況介紹,不時點頭表示滿意,他還鼓勵年輕一代研究員要扎根基層、吃苦耐勞,為當地的天麻開發做好技術服務。
在座談中,周教授結合“仁、義、禮、智、信”等做人做事方面,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講述了科學技術對天麻繁殖和種植的推動作用和意義。周教授一臉笑容地說,“彝良充分利用天麻產業的優勢,致富百姓、縮小城鄉差距,這在全國都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這是彝良縣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他說:“來到第二故鄉,一切都依然如此親切,特別是看到自己當年在小草壩傾心繁殖成功的天麻,如今被在彝良縣作為重大產業來開發,致富了當地老百姓,心里很滿足,我覺得我當年的心血沒有白費。”周教授還表示,“如果需要,以后,我還會繼續從技術上給予指導,雖然我老了,但我還要發揮點余熱,為了科技,為了天麻,也為了老百姓致富。”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彝良縣采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模式,著力培育壯大天麻產業,力爭到2015年全縣天麻產值達到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