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市尚店鎮,既是傳統的種植大鎮,也是養殖強鎮,廢棄秸稈以及禽畜糞便問題曾經困擾著地方。如今,在菌菇全產業鏈有效串聯下,畜禽廢物及植物秸稈變成了菌包的原材料,菌包的廢棄物又還田增肥或作為畜禽圈舍軟鋪料循環使用,畜禽圈舍軟鋪料和糞便進行發酵后,可以改良土壤、提升地力,最終走出一條“農業廢棄物—菌物種植—有機肥料—農業生產”,植物動物菌物“三物融合”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尚店鎮食用菌規模化種植開始于2015年,種類以平菇為主,現共有128個大棚,每年約產1000萬斤平菇。正是利用作為省內最大規模的平菇種植基地的優勢,尚店鎮致力于栽培玉木耳、黑木耳、冬蟲夏草等食用菌品種,同時克服土地限制,創造了金耳方艙、菌菇小院等菌菇培育新形式。
司洼村,是尚店鎮食用菌產業的專業特色村,這里有著完善的菌菇產業鏈,不僅有食用菌工廠化智能化菌種選育中心、廠房車間,還有自動化菌包生產基地、智能蘑菇方艙種植基地等,菌菇種植在這里實現了從育種到采收全產業鏈。
畜禽廢物和植物秸稈,是用作菌包的原材料。“我們這兩條菌種生產線可以年消化秸稈、邊角料近6萬畝,禽畜糞污綜合利用10萬噸,輻射周邊鄉村5萬畝耕地產生的秸稈、邊角料,車間每年生產近1萬噸菌棒?!彼就荽妩h支部書記祝維星告訴記者,而采收菌類后的舊菌棒,可以作為蔬菜大棚優質的基土和肥料,還可以用于畜禽圈舍軟鋪料。
位于隔壁村的臨清市犇鑫牧業,運河黑牛正在悠閑地吃著飼料,身下的軟鋪料正是來自于司洼村的舊菌棒。這些采摘使用過后的菌包,經過和糞便充分融合發酵后,又成為了新的肥料。“我們養殖基地將這些肥料無償供給附近的糧食蔬菜種植戶,或者是菌包生產企業,他們只需要自己過來拉就行?!迸R清市犇鑫牧業辦公室主任馬富民介紹。
記者了解到,尚店鎮是傳統的農業鄉鎮,主要經濟作物是小麥和玉米,耕地總面積4.8萬畝,根據目前耕地的估算,每年產生的秸稈總量約為5.06萬噸,其中夏季的秸稈產量達到1.84萬噸,秋季玉米的秸稈產量為3.22萬噸?!爸参锝斩挿鬯楹蠹尤刖葴p少了焚燒秸稈產生的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問題,也為菌菇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料。”尚店鎮黨委副書記王連國告訴記者,使用后的菌棒夾雜了牛糞便,更是天然的有機肥料,下地之后明顯改善了土質,提升了地力,直接促進了糧食產量的提升,目前尚店鎮已經實現小麥平均畝產過600公斤。
隨著“三物融合”的原料需求不斷增多,對于動物糞便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尚店鎮由點擴面,建設了萬頭運河黑牛生態智慧牧場,能夠提供更多的菌包,廢棄菌包再還作用于動物牧場或者直接下地,實現了植物動物菌物三者的有機循環。
在尚店鎮,“三物融合”不僅保障了糧食安全,通過食用菌產業、肉牛養殖產業,也為當地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了村民和村集體的增收,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加速推進了鄉村的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