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抱之中,有一村落:一幢幢盡顯古樸優雅的農家小院,一條條層次分明的道路,一道道錯落有致的溝渠阡陌,房前屋后樹木環繞,鄉村美景映入眼簾,露營基地、休閑天幕、咖啡館“混搭”其間,讓這里兼具質樸與時尚。
這里就是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暖泉鎮弓陽村。誰能想到,在2017年以前,弓陽村還是典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那時,全村由弓陽、石板上等7個自然村組成,225戶人家居住分散,就連最基本的水、電、路、暖配套都十分困難。
2018年,借著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的東風,弓陽村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如今,弓陽村已經從易地扶貧搬遷村蝶變為“華北木耳第一村”、山西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近日,《法治日報》記者深入弓陽村進行了實地采訪,探尋弓陽村的鄉村治理之道。
小木耳大產業 理事會解民憂
易地搬遷后,如何讓搬遷村民“穩得住、能融入”,又如何能切實做到“挪窮窩”“斷窮根”?做好產業發展和就業增收是關鍵。
2019年,中陽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木耳產業讓弓陽村找到了方向?!捌鸪跄径N植戶僅有寥寥幾戶,通過走訪村民,我們意識到,要想將村內的木耳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村民共同參與到木耳種植中來,需要解決最重要的三個要素——場地和水、電資源。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這三個要素順利得以解決?!惫柎妩h支部書記郭士鋒介紹說。
隨后,弓陽村的木耳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到2023年,全村黑木耳種植已達620萬棒左右,占到全縣木耳種植十分之一以上,帶動村內超30戶種植戶300余村民創業增收,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成為華北地區木耳產量第一大村。
隨著木耳產業的發展壯大,與產業相關的矛盾糾紛也不斷產生,主要集中在木耳種植戶訂購菌棒、合同簽訂、打款支付中。為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種植戶切身利益,弓陽村成立了木耳理事會,成員主要是村兩委成員和木耳種植帶頭戶。
“木耳理事會不僅幫助我們種植戶協調上級科學選址建設木耳種植基地,協調解決水電等設施配置,而且當我們在種植銷售過程中遇到矛盾糾紛時,木耳理事會能及時出面幫助我們化解糾紛,實實在在幫助我們維護了利益?!惫柎迥径N植戶王建軍欣慰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