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金山區加快發展種源農業,全力解決農業發展“卡脖子”難題,推動都市現代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加強本土優質種源繁育。集成國家和本市各項支持政策,強化對本土優質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開發與利用。如,通過市科技興農、市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等項目資金支持,加強對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金山蟠桃、國家畜禽遺傳保護資源楓涇豬種等種源的開發保護和新種培育,引進中蟠11號等13個蟠桃新品種,建立楓涇豬保種資源庫、選育2個新品種,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
開展聯合科技攻關。加大與市農科院、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強化產學研攻關,加快對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發與推廣。如,市農科院食用菌所與上海聯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聯合開展雙孢菇新品種選育,示范栽培新品種K6,改變了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菌種依賴進口的局面,解決了我國雙孢菇產業發展品種瓶頸問題。又如,市農科院基因中心科研團隊在廊下萬畝良田基地培育出節水抗旱稻“八月香”,推廣后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相關研究獲得本市農業領域首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加大種源農業企業引進。通過用地政策傾斜、政策資金聚焦等方式,吸引優勢龍頭種源企業落地。如,引進國內頭部種源農業企業“中科荃銀”,發布水稻品種RGPI指數,成功選育7個水稻新品種。目前,全區已引進申漕蝦苗繁育、光明乳業種奶牛基地、亞太蔬菜工廠化育苗基地等10余個種源項目,涉及苗圃、蔬菜、畜禽、水產等產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