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雙孢蘑菇液體菌種
生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
獲得2023年度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獎項目
獲獎項目:雙孢蘑菇液體菌種生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
主要完成人:戴建清,曾志恒,蔡志欣,曾輝,陳美元,廖劍華,陳文智
完成單位:?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成果簡介
“菌種是蘑菇的芯片”,我國雙孢蘑菇制種業年產值近10億元,其決定了200多億年產值的蘑菇生產的成敗。我國雙孢蘑菇菌種生產采用母種、原種、栽培種三級擴繁體系,每年需栽培種約11萬噸。國內雙孢蘑菇制種以作坊式生產為主,菌種質量參差不齊,成為制約我國雙孢蘑菇工廠化發展的“種源瓶頸”。國內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比例已占總量的30%以上,為了生產的穩定,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蘑菇栽培種,成本高昂的同時存在被“卡脖子”的隱患。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雙孢蘑菇團隊多年來一直進行雙孢蘑菇制種工藝研究并為國內多個制種企業提供技術支撐,發現固體原種的隱性污染是造成國內制種企業生產不穩定、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共性技術問題。研究雙孢蘑菇液體菌種制種關鍵技術,用液體原種替代固體原種用于透氣袋栽培種生產,提升菌種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是提升國內雙孢蘑菇工廠化制種水平,實現逐步淘汰制種小作坊,逐步替代國外菌種的當務之急。
通過對雙孢蘑菇液體制種工藝
歷時十余年的持續研究獲得如下創新成果
01在國內率先對W192、W38、W2000等雙孢蘑菇工廠化專用品種的液體原種制備工藝進行研發,研制出適合工廠化生產的雙孢蘑菇液體菌種的優化配方、制備工藝和配套制種機。
02在國內率先探明了雙孢蘑菇液體菌種生理生化指標與菌種活力的關系,明確了雙孢蘑菇液體菌種菌絲體生物量、胞外酶活性等質量關鍵控制指標。
03在國內率先開展了雙孢蘑菇液體原種替代固體原種應用于透氣袋栽培種工廠化制種生產的研究,創新了雙孢蘑菇液體原種制備工藝與透氣袋栽培種耦合技術,采用該工藝制種成品率達98.5%以上。
04集成了1套雙孢蘑菇液體原種替代固體原種應用于透氣袋栽培種工廠化制種生產技術并產業化應用。原種培養時間由35天縮短至6天,栽培種培養時間由28天縮短至14天,具有污染少、活力強、栽培病害少等優點,栽培產量提高15%左右。
授權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專利4件、制種工藝軟件著作權6件、發表論文10篇,他引136次。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所雙孢蘑菇團隊
繞開國外固體原種技術壁壘
歷時十余年堅持液體制種技術
研究成功創建了雙孢蘑菇液體原種制備工藝
與透氣袋栽培種耦合技術并形成專利群
大幅縮短了菌種培養時間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彎道超車”
專家評審認為該成果整體居于同類研究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雙孢蘑菇液體原種制備工藝與透氣袋栽培種耦合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解決了長期困擾雙孢蘑菇制種企業的成品率不穩定導致的生產成本高等問題,突破了制約我國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發展的“種源瓶頸”,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對實現我國蘑菇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助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供稿單位:科研處 食用菌所
來源:福建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