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沿亞雪公路行進,道路兩旁連片棚室映入眼簾時,就進入了黑龍江尚志市亞布力鎮尚禮村。4月下旬,大田尚未播種,棚室里已滿目春光。密集擺放的黑木耳菌袋,破孔而出的小木耳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平菇、榆黃蘑“豐”景正好,采摘上市正當時。
尚禮村是尚志市遠近聞名的食用菌種植專業村,棚室種植技術專而精,綠色木耳菌菇品質特而美,食用菌聲名鵲起,“身價”一路上揚,不僅是國內黑木耳市場搶手貨,也是亞布力滑雪游客熱門“伴手禮”,更是哈爾濱、牡丹江市民四季菜籃子里的暢銷單品。全村黑木耳年種植達5000萬袋,年產約3000噸;平菇、榆黃蘑、大球蓋菇等年種植2000萬袋,年產鮮蘑32000噸,鄉村特色產業風生水起,產值超億元,成為一方富農產業。
統一標準技術領先 打響“品質牌”
24日,記者走進位于亞布力鎮尚禮村的尚志市熙杰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養菌室看到,社員們正把一排排放置在鐵架上的菌袋搬到車上,快速拉運到新建大棚進行擺栽。帶領大家裝運的合作社帶頭人張熙杰說,剛剛新建了39棟大棚,全部用來種植木耳。連續多年,合作社木耳種植保持在350萬袋左右,冷棚栽培種出了肉質厚實、黑亮潤澤、形狀整齊的黑木耳。
張熙杰是村里最早嘗試棚栽木耳的人,也是全村先進栽培技術與種植方式的領路人,摸索出了一整套科技含量高、獨具優勢的制菌及栽培管理技術流程,并推廣給全村種植戶。尚禮村黑木耳種植標準整齊劃一,打出了自己的“品質牌”。
“菌種是我從省微生物研究所引進的優質菌種,出耳率高、耐雜菌。全村菌種統一、制菌標準統一、種植技術統一、管理流程統一,均采用綠色種植方式,不使用任何農藥、添加劑等,種出了高質高產的黑木耳。”張熙杰說,每年4月初開始種植,棚室木耳生長期長,小環境濕度可控,晝夜溫差大形成厚實的耳片。一個菌袋的出品量大大高于地栽木耳,種植戶也獲得了更大收益。
走進尚禮村雙河屯,一排排榆黃蘑種植大棚整齊排列,早起采摘的蘑菇水潤嫩黃,種植戶正忙著裝箱運往哈達果蔬批發市場。有著20年種植經驗的村民喬立華告訴記者,全村蘑菇種植戶使用的菌種,都是他經手培育的。借助多年累積的技術優勢,為種植戶提供標準統一的優質菌種,種植出的平菇、榆黃蘑等菌菇品質上乘,采購者絡繹不絕。
尚禮村黨支部書記李群說,食用菌標準化種植增強了市場競爭力,食用菌產業因而成為尚禮村主導產業,棚室里的“豐”景變成了村民向往的“錢”景。
聯農帶農規模化發展 串起產業鏈
走進村民李廣彩家的木耳種植大棚,潮熱的氣息撲面而來。一個個菌袋上,小木耳長勢喜人。
“今年動手早,4月2日進棚栽培,5月20日就可以收獲第一茬木耳了!”李廣彩沁著汗珠的臉上滿是笑意。她告訴記者,家里種植26萬袋黑木耳,全部在村里的建國菌業進行菌包加工,然后在自家養菌室精心管護。工廠化生產比原來的小作坊快捷多了,也節省了成本。
從源頭串起食用菌種植產業鏈,尚禮村利用政策資金,助力建設了“建國菌業”菌包廠。2022年建成投產后,解決了以往種植戶利用小作坊生產菌袋,產量小、品質低、雜菌多、成本高的困擾。菌包廠日產6.5萬袋菌包,優質產品助推食用菌種植加速實現規模化。
李群說,目前,村里在菌包原材料加工、菌包工廠化生產、技術能人指導、木耳經紀人銷售等全環節,形成了產業鏈條,種植戶足不出村,即可滿足各類生產需求,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
據了解,亞布力鎮位于長白山余脈張廣才嶺西麓,尚禮村共有1260戶,因地處山地,耕地面積不足4萬畝。一條產業鏈聯農帶農,推動食用菌規模化種植,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開辟出新路徑。
市場站“C位” 富裕一方百姓
“尚禮村黑木耳產量大、品質好,這幾年,每斤價格都比周邊地區高出2元,而且供不應求。”黑龍江葦河黑木耳批發市場經銷商張先生說,每年5月下旬開始,就會經常來尚禮村采購黑木耳,一次采購幾萬斤不用出村,轉手就能賣出好價錢。
“哈達果蔬批發市場80%的平菇、榆黃蘑都來自尚禮村雙河屯,品質優良,很受市民青睞。”哈達果蔬批發市場業戶王女士說,雙河蘑菇一年四季可采購,哈爾濱市民菜籃子里的鮮蘑,多半來自雙河屯。
在銷售市場站上“C位”,食用菌產業為躬耕田間的種植戶敲開“致富門”。以黑木耳為例,李群算了一筆經濟賬:“尚禮村標準化、規模化種植的棚栽木耳,一個菌袋的利潤在兩元以上,每年種植5000萬袋,鼓起了村民腰包。”
去冬今春,哈爾濱旅游的火爆帶動亞布力游客量激增,雪邦食品有限公司等由村里能人創辦的企業加工生產的黑木耳、蘑菇干品,成為游客爭相購買的土特產。尚禮村獨具競爭優勢的食用菌產業“春光無限”,托起了興農富農夢。
亞布力鎮黨委書記劉樹茂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爭取政策資金,加大對規模化菌包生產企業扶持力度,支持食用菌產業規模化發展。同時,推動實現綠色循環發展,讓廢棄菌包循環利用,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