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時光,藍圖變實景;萬千足跡,步履踏浪潮。“我的‘十四五’故事”今日開欄。我們聚焦個體視角,記錄奮斗身影,傾聽時代回響——從田間地頭到科技前沿,從社區街巷到廣袤山河。每一個平凡的你,都是偉大征程的見證者與書寫者。本期一起聆聽玉屏自治縣食用菌種植人劉碧君的“十四五”故事。
產業興鄉村美同頻共振
「講述人:貴州碧慧源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劉碧君」
2022年,我通過招商引資來到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從事食用菌產業種植。在這里,我深切感受到當地政府高效的辦事效率和服務熱情,而玉屏便利的交通與區位優勢更堅定了我的發展信心,這成為我扎根玉屏的重要原因。
2022年10月,我在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新華村和慶寨村試驗種植羊肚菌500畝,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實施“稻菌”循環輪作。這一模式不僅解決了當地冬季土地閑置問題,還帶動100余名勞動力就近穩定就業,發放務工工資120余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隨著項目成功,2023年我在玉屏朱家場鎮街上村新建3000平方米鋼架廠房,著力構建集羊肚菌菌種研發、大田栽培、回收加工、銷售推廣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可滿足1萬畝菌種生產需求。這一年,羊肚菌產業在玉屏7個村推廣,總面積達2000余畝,實現常年穩定就業40人以上,年人均務工收益4萬元以上;季節性用工1000余人,累計發放務工工資540萬元。
然而,正當產業蓬勃發展時,一場大雪壓垮了基地3000余個大棚,造成經濟損失達800余萬元。面對挫折,我們逆勢而上,在朱家場鎮、新店鎮、田坪鎮新增500畝流轉土地,持續擴大羊肚菌產業規模。截至2025年6月,我們在玉屏的羊肚菌種植總面積已達2500余畝,產值共計3100余萬元,累計發放務工工資640萬元。
公司落戶玉屏以來,感受最深的是當地“貴人服務·一視銅仁·玉事無憂”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特別是在“交地即交證”政策的實施中,相關部門負責人主動上門服務,提前告知辦理事項清單及流程,在項目落地、開工、建設、投產等各環節幫我們節省了時間成本,大幅提升了辦證效率。
企業健康發展必須肩負社會責任。因此,我們始終致力于將發展成果回饋社會,助力更多人改善生活。2022年至今,重點關注留守婦女、老人等弱勢群體就業,通過制定靈活的工作時間和現金發放工資制度,解決他們的日常生活之憂。目前,基地務工人員中60歲以上老年人占比達三分之一,會根據他們的年齡和能力調配工作,幫助其增加收入來源。此外,基地還吸納了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等困難群體53人就業,讓他們的生活更有保障。
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當下,盡管面臨壓力,但我對羊肚菌產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我始終堅信,解決好群眾就業問題就是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實踐。接下來,計劃穩步擴大生產規模,今年年內擴建烘干房、倉儲及深加工廠房,并借助東西部協作、線上銷售和電商平臺等渠道拓寬銷路,以堅韌不拔的勁頭帶動更多人增收致富。(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記者:王新偉、吳秉澤 玉屏融媒體中心記者:雷磊波、唐丹妮 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