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近年來,呂梁市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產業,通過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聚力打造食用菌特色品牌,目前我市食用菌種植規模達到1.45億棒,香菇、木耳生產規模均為全省第一,食用菌產業成為助推全市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位于中陽縣陳家灣的山西心言黑木耳產業園內,一棟棟黑色的木耳大棚緊密相連,十分壯觀。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如今產業園內已建有高標準大棚1000棟,其中智慧大棚47棟,年種植黑木耳4000萬棒。
中陽木耳生長于天然氧吧,高海拔、低緯度、晝夜溫差大,豐富的山泉水水量,為生產優質高產黑木耳創造了良好條件。從2018年到目前為止,中陽木耳種植已達到5320萬棒,預計產量265萬公斤,產值達1.6億元。 “通過土地流轉、菌棒生產、打孔吊袋、采摘運輸、種植經營等多種方式,連接帶動全縣8300多名群眾就業,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中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孫燕飛表示,黑木耳產業已成為中陽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支柱產業。中陽縣也一躍成為“全國黑木耳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示范縣”“黑木耳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重點聯系縣城”,享有“華北木耳第一縣”美譽。 走進臨縣城莊鎮湫水河畔的千畝食用菌產業幫扶基地,工人們正忙而有序地批量生產菌棒。前期填裝好的菌棒經過滅菌、冷卻后,即可進行后續接種、培養工作,整個過程做到了無塵無菌凈化處理。通過機械化生產線集中生產菌棒,有效解決了生產菌棒效率低下、質量得不到保證的問題。 “挖掘特色產業資源稟賦,確立以棗木香菇為主導的強鎮富民特色產業,是城莊探索走出的一條新路。”城莊鎮黨委書記孟飛說道。目前,城莊鎮發展香菇類企業(合作社)25個,年栽培香菇800余萬棒,年產值9500余萬元,帶動全鎮2400余人年均增收20000余元。而在整個臨縣,食用菌種植面積已經發展至4800畝,種植規模3000萬棒,產量突破2.3萬噸,產值達3億元,食用菌產業成為解鎖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密碼”。 近年來,呂梁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調研時提出的“山西農業的出路在于‘特’和‘優’”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政府引導、利益聯結、龍頭帶動、品牌創建、高效優質”的發展路徑,建立健全全產業鏈發展體系,逐步形成以香菇、黑木耳、平菇為主的多種類、多規格、多層次的生產體系,著力將食用菌產業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希望產業、持續長久的富民產業,實現了食用菌產業規模“從小到大”、空間布局“從無到有”、發展水平“從量到質”、帶貧能力“從弱到強”、產業鏈條“從短到長”的巨大跨越。呂梁市將在食用菌產業布局、種植規模、制種能力、人才培養、延長產業鏈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食用菌產品附加值,聚力構建“菌類種植、精深加工、產品研發”為一體的新型經營模式,讓小小食用菌帶動釋放出大產業、好產業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