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羊肚菌播種的關鍵期,在黔江區,人們搶抓農時,利用“冬閑田”,抓緊擴種高山羊肚菌,提高土地利用率。在黔江區馬喇鎮小萬村,高山深谷間分布著一座座羊肚菌大棚,趁著晴好天氣,村民們三五成群,穿梭在大棚里,忙著播撒羊肚菌菌種,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今年,我們流轉了有100畝土地種植羊肚菌,已經播撒菌種60畝,正在搭建大棚、投放營養袋。”黔江區馬喇鎮小萬村羊肚菌基地負責人鄭毅告訴記者,“因為采取了稻菌輪作模式,接下來在7天之內,我們要完成剩下40畝大棚的建設,以及營養袋的投放,不影響來年水稻的耕種。”
羊肚菌冬種春收,經濟價值高,黔江區馬喇鎮已連續多年大規模種植羊肚菌。今年,當地盤活“冬閑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推廣“羊肚菌+水稻”輪作,擴大種植規模。這段時間,正是羊肚菌播種的窗口期,村民們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忙著翻耕、起壟、打樁、播種,確保羊肚菌菌絲發育整齊。“全鎮羊肚菌種植面積達到1200畝,比去年增加了200畝,成功帶領3000余名群眾參與發展羊肚菌產業,有望實現年產值3000余萬元。”黔江區馬喇鎮政府副鎮長李洪義表示,“我們將繼續依托菌稻輪作模式,促進一田雙收,實現特色產業與糧食生產兩不誤,讓羊肚菌產業更好地融入鄉村振興建設,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
據了解,羊肚菌是一種高檔食藥兼用菌,從2015年起,重慶黔江區把羊肚菌作為特色生態品牌持續打造,截至目前,種植面積突破7000畝,年產值2.1億元,成功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當地繼續大面積種植羊肚菌,讓“冬閑田”變“增收田”,增加群眾收入。目前,大棚搭建、菌種播撒和營養包投放工作已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