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從黔江區獲悉,黔江把發展羊肚菌作為重要的脫貧產業,通過規模化種植,目前該區羊肚菌種植已超過5000畝,帶動當地26個鄉鎮2000多農戶種植,實現戶均增收近萬元。
12月上旬,黔江區金溪鎮長春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里,又開始了新一輪忙碌。“前不久才收完秋蠶,現在又幫合作社犁田、下菌種。”長春村五組脫貧戶李振孝說,種桑養蠶之余再種一季羊肚菌,不僅增加了務工收入,還能獲得羊肚菌的一份分紅。
黔江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黔江區在羊肚菌發展過程中,采取基地建設和多種套作模式(“菌-菜”“菌-稻”“菌-瓜果”“菌-桑-姜”),提高土地利用率,畝產值超過1.5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山區農業特色高效產業。去年,全區羊肚菌平均畝產200斤,總產量40萬斤,鮮菌價格穩定在100至150元/斤,干菌價格超過1000元/斤,農業產值超過4000萬元。日前,羊肚菌出口法國首單已經簽訂,年出口干菌10噸,出口產值1600萬元。
今年以來,該區緊盯全年脫貧工作,落實產業發展財政資金,統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依托山地特色自然生態區域優勢,大力發展適合本地的特色經濟作物,建成全市最大的羊肚菌種植基地,著力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今年7月,黔江區羊肚菌產業技術協會成立,發展會員100余名,并帶動全區2000余戶農民參與種植、育種、務工等,實現戶均增收近1萬元。新的種植季,黔江羊肚菌種植超過5000畝,預計可實現產值7000萬元。
12月上旬,黔江區金溪鎮長春村的羊肚菌種植基地里,又開始了新一輪忙碌。“前不久才收完秋蠶,現在又幫合作社犁田、下菌種。”長春村五組脫貧戶李振孝說,種桑養蠶之余再種一季羊肚菌,不僅增加了務工收入,還能獲得羊肚菌的一份分紅。
黔江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黔江區在羊肚菌發展過程中,采取基地建設和多種套作模式(“菌-菜”“菌-稻”“菌-瓜果”“菌-桑-姜”),提高土地利用率,畝產值超過1.5萬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山區農業特色高效產業。去年,全區羊肚菌平均畝產200斤,總產量40萬斤,鮮菌價格穩定在100至150元/斤,干菌價格超過1000元/斤,農業產值超過4000萬元。日前,羊肚菌出口法國首單已經簽訂,年出口干菌10噸,出口產值1600萬元。
今年以來,該區緊盯全年脫貧工作,落實產業發展財政資金,統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依托山地特色自然生態區域優勢,大力發展適合本地的特色經濟作物,建成全市最大的羊肚菌種植基地,著力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面提升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今年7月,黔江區羊肚菌產業技術協會成立,發展會員100余名,并帶動全區2000余戶農民參與種植、育種、務工等,實現戶均增收近1萬元。新的種植季,黔江羊肚菌種植超過5000畝,預計可實現產值7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