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不起眼的稻草,搖身一變成為蘑菇種植的基料,隨后被制成有機肥,為水稻、蔬菜生長提供肥料。這樣的變廢為寶“循環之旅”,就發生在浙江嘉興桐鄉市石門鎮。
稻田秸稈和畜禽糞便等垃圾的處理一向是令人頭疼的問題,焚燒或排入河中又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在石門鎮的“共富糧倉”,垃圾經過處理后變成了肥料,種出了優質農產品。
“共富糧倉”成立于2007年,地處“石門灣”省級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園區,集辦公、兌換結算、培訓、倉儲、機械化育插秧、烘干、政府購買服務為一體,推動區域農戶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營銷,具備“1+X”綜合服務,“1”是全程機械化服務,“X”是數字農業、集中育苗、烘干加工、農技廢物、農資配送、農機維修、農業廢棄物收集處理、農產品營銷、倉儲保險冷鏈、農事研學。
2020年,“共富糧倉”以桐鄉市全國農作物秸稈全量化利用試點縣創建為契機,投資168萬元建設全營養水稻育秧基質項目,引進有機廢棄物再生系統設備,利用秸稈、畜禽糞便及菌菇渣等原料生產有機肥,滿足作物生長養分需求的同時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化肥的使用。項目建成后,一年利用秸稈3000噸,菌菇渣300噸;年生產育秧基質500噸,為合作社節省成本20萬元;年生產有機肥3000噸,減少化肥用量75噸。
“這樣一來,不僅農業廢棄物有了去處,我們的稻米和菌菇也因減少化肥用量,品質更好了?!薄肮哺患Z倉”負責人說。走進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的浙江隆宸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稻草秸稈和雞糞、油菜籽粕等合制成的食用菌培養基質,與菌種一起鋪在栽培床架上,長出一個個可愛的雙孢蘑菇。打通農業廢棄物生態循環鏈,是“共富糧倉”能良好運營的前提。浙江隆宸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雙孢蘑菇生產,而種植蘑菇,正需要養料?!肮哺患Z倉”將秸稈打捆收集后運送至企業制作雙孢蘑菇培養料,實現秸稈的基料化利用。采菇后剩余的菌菇渣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和微生物,將菌菇渣返還給合作社,生產有機肥還田,打通“秸稈-雙孢蘑菇培養料-菌菇渣-有機肥”的生態循環鏈。據了解,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生產雙孢蘑菇培養料,既可以使培養料性狀更穩定,提高培養料利用率、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又能縮短栽培周期、提升雙孢蘑菇品質,實現雙孢菇立體集約化栽培、周年化生產。目前,雙孢蘑菇年生產批次由原來的6次提升至9次,年生產能力由原先的800-1100噸提升至5000-5400噸,年消耗農作物秸稈1萬噸左右。